生物综合由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两部分构成。
(一)生物化学部分
1.氨基酸和蛋白质:
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酸碱性质;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层次;蛋白质测序的常用方法;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性质与含量测定
2. 酶:
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核酶;酶动力学;酶作用机制与活性调节;同功酶。
3.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种类与功能,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4.糖代谢:
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5.脂类代谢:
三酰甘油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的氧化;酮体;脂肪酸代谢的调节;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酰甘油的生物合成;磷酯类的生物合成;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胆固醇转化产物的生物合成。
6.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的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尿素的形成;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一碳单位;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7. DNA的复制和修复
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式;DNA聚合反应和有关的酶;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的拓扑性质;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对DNA损伤修复的类型;DNA突变的类型。
8.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
催化RNA合成的酶;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终止子和终止因子;转录的调节控制;RNA合成的抑制剂;RNA的转录后加工
9.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与定位:
遗传密码;蛋白质合成有关RNA和装置;蛋白质合成的步骤;蛋白质合成的忠实性
(二)遗传学部分
1.遗传学概论
遗传学、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特点,遗传学在基础及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孟德尔遗传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重要的名词概念和统计学原理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两个规律在理论及实践中的意义,孟德尔遗传在人类疾病研究的应用。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的过程及意义;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
4.孟德尔遗传的拓展
环境作用对基因表型效应的影响;致死基因、复等位现象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影响和基因互作在遗传学研究及其应用中的意义。
5.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发现史;中心法则和基因概念的发展;D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DNA的半保留复制;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步骤、成就和前景。
6.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以及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的特点,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性别异常现象及发生的原因。
7.连锁交换与连锁分析
连锁交换的主要概念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交换的细胞学基础和基因定位的方法,并作出连锁遗传图;连锁交换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8.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与连锁
细菌、病毒的一般特征、类型,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分析过程,接合、转化、性导、转导的概念。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分析过程;噬菌体和细菌的同源重组过程。
9.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遗传力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方法,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杂种优势的理论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0.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遗传学效应,单倍体、多倍体、单体、三体等概念;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鉴别;染色体畸变在实践中的应用。
11.遗传物质的改变(二)——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别;突变的一般特征;突变的检出;诱变因素和突变的分子机理;突变在实践中的应用。
12.重组与修复
遗传突变与重组的分子基础。同源重组的概念及其机制。同源重组的干涉现象及其类别。转座子的概念及其类别,转座机制及其遗传效应,转座因子的发现对遗传学的发展的贡献;转座子标签及在遗传分析中的作用。DNA损伤及其修复的机制,致变因子的类型及其危害。
13.细胞质与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实例和主要特点;母性影响;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的关系。
14.基因组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组成特点;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特点,人类基因组作图的策略;基因组计划的测序策略。
15.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16.遗传分析策略与方法
模式生物遗传分析的正向遗传学与反向遗传学分析策略,人类遗传病(性状)的单基因疾病/性状和复杂疾病/性状的不同遗传分析方法。
主要参考书:
1.《生物化学》(上、下册)(第4版), 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遗传学》(第4版),刘祖洞,乔守怡,吴燕华,赵寿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