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 院校资讯 > 考研大纲 >

黑龙江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769刑法和监察法

网络 240 2024-12-30 11:39:01

各位研友想知道2025黑龙江大学考研各专业怎么复习?大纲是什么?请关注各院校2025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今天,考研营小编整理了“黑龙江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769刑法和监察法”的相关内容,祝您考研顺利!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刑法和监察法 试科目代码:[769]

一、考试要求: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本大纲的编写是对该学科的纲目性介绍,仅供报考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

2.熟练、系统、全面掌握刑法学的相关理论并具备运用刑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技能,是法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考虑到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以及司法实践的复杂性,本大纲的编写侧重于对刑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概括。

3.监察学是研究监察监督及相关制度的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学结构中重要的内容。本大纲仅供报考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具有纲目指导意义。

4.考生应掌握监察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范,并能适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监察法学规范性和实践性,本大纲侧重对监察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规范及应用的概括。

二、考试内容:

(一)刑法学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刑法的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刑法的体系

二、刑法的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生效与失效时间

二、刑法的溯及力

三、刑法时间效力的司法适用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二、我国刑法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二、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分类

犯罪客体的概念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二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三、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三、危害结果的地位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有关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观点

二、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

二、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

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第三节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刑事责任年龄

二、精神障碍

三、生理功能丧失

四、生理醉酒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

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

三、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四、特殊身份群体的刑事处遇

第五节 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第四节 与罪过相关的几个特殊问题

不可抗力事件

二、意外事件

三、期待可能性问题

四、严格责任问题

第五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二、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第六节 认识错误

认识错误的概念

二、法律认识错误

三、事实认识错误

第九章 正当行为

第一节 正当行为概述

正当行为的概念

二、正当行为的种类

第二节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三、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

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类型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 犯罪未遂形态

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二、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三、教唆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一、罪数判断标准的学说评析

二、罪数的类型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实质的一罪

二、法定的一罪

三、处断的一罪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

二、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

三、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

四、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和功能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及其解决方式

刑事责任根据的含义

二、刑事责任的哲学和法学根据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

二、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与犯罪的关系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刑罚功能的概念

二、刑罚功能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特刑罚目的概说

二、特殊预防

三、一般预防

四、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刑罚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刑罚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主刑

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四、驱逐出境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述

刑罚裁量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裁量的任务

第二节 刑罚裁量原则

量刑原则的概念

二、量刑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刑罚裁量情节

刑罚裁量情节的概念和特征

二、量刑情节的分类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 累犯

累犯的概念

二、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

三、累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自首与立功

自首

二、立功

第三节 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概述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三、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

四、关于数罪并罚的其他问题

第四节 缓刑

缓刑的概念和意义

二、一般缓刑

三、战时缓刑

第十八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减刑

减刑的概念

二、减刑的条件

三、减刑的时间、幅度与刑期计算

四、减刑的程序

第三节 假释

假释的概念

二、假释的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五、假释的程序

第十九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刑罚消灭的概念

二、刑罚消灭的主要法定原因

第二节 时效

时效概述

二、追诉时效

第三节 赦免

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二、我国赦免制度的实践与特点

第二十章 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的作用

二、刑法总论对刑法各论的作用

第二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

犯罪的分类排列

二、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

第三节 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罪状

二、罪名

三、法定刑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十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十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二十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二十九章 渎职罪

第三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二)监察法学

第一章监察法概述

第一节监察权、监察法与监察法学

一、监察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监察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三、监察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监察法的渊源

一、关于法的渊源及监察法渊源的言说

二、我国监察法渊源资源、进路和动因的展开

三、监察法渊源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监察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中国特色

第一节《监察法》的理论基础

一、《监察法》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二、《监察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监察法》的文化理论基础

第二节《监察法》的中国特色

一、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目标

二、统领性、基础性的国家监察法典

三、权威专责的监察委员会

四、独立式复合型的监察权力

五、广泛全覆盖的监察对象

六、系统完备的监察程序

章监察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监察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监察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监察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三、监察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第二节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的确立

二、坚持党的领导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三节全面覆盖原则

一、全面覆盖原则的确立

二、全面覆盖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四节监察权独立行使原则

一、监察权独立行使原则的确立

二、监察权独立行使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五节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一、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确立

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六节依法监察原则

一、依法监察原则的确立

二、依法监察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七节当事人权利保障原则

一、当事人权利保障原则的确立

二、当事人权利保障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八节监督优先原则

一、监督优先原则的确立

二、监督优先原则的具体理解

第九节马克思主义监察法治原理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党和国家监督的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监察法治思想的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监察法治理论

章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

第一节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特性

一、监察机关是国家机构体系中独立于“一府两院”的新型机关

二、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三、监察委员会是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

四、监察机关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

第二节监察机关的组织

一、监察委员会的组织体系

二、监察委员会的组成、产生

三、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及其领导体制、内设机构

四、派驻或者派出监察机构

第三节监察

一、监察官职责与权利

二、监察官的选用与任免

三、监察官的管理

章监察范围

第一节监察对象概述

一、监察对象的范围

二、监察对象的认定原则与制度

三、监察对象的识别基准

第二节监察对象范围

一、编制内人员

二、非编人员

三、有关人员

章监察权限与监察措施

第一节监察监督

一、监察监督概念及内涵

二、监察监督的内容

三、监察监督的方式手段

四、监察监督的特征

第二节监察调查

一、监察调查的构成

二、监察调查权的性质

三、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主体及区分标准

四、监察调查主要内容

五、监察调查的步骤程序

第三节监察处置

一、监察处置的概念

二、监察处置的主要方式和措施

三、监察处置的原则

第四节监察权限与监察措施

一、监察权限

二、语谈性监察措施

三、技术性监察措施

四、强制性监察措施

章监察程序

第一节监察程序概述

一、监察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二、监察程序的功能

三、监察程序的原则

第二节监察管辖

一、监察管辖一般规定

二、职务犯罪的监察管辖

三、互涉案件和关联案件的管辖

第三节监察程序制度

一、问题线索管理与处理程序

二、立案、调查与审查程序

三、处置程序

四、移送审查起诉

五、从宽处罚的建议

六、监察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管辖制度中的衔接机制 证据制度中的衔接机制

移送审查起诉制度中的衔接沟通机制 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之间的衔接沟通机制

监察调查与涉贪腐案件审理中的衔接机制 涉案财物处置中的衔接机制

第四节监察证据规则与证明

监察证据的概念与类型

监察证据的收集与固定

监察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监察案件的证明标准

第八章监察行为

监察法规与监察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监察法规的制度、监察文件的制定、涉纪检监察党内法规的制定

政务处分

政务处分的原则、种类和适用、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复核与法律责任

具体监察行为的类型化

执纪行为、执法行为、职务犯罪调查行为

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第一节监察权的监督

党的监督与人大监督

二、监察信息公开与特约监察员制度

三、工作监督与执业监督

第二节监察对象的权利救济

一、复审、复核制度

二、申诉制度

三、监察赔偿

章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律责任概念与法律责任体系

一、责任理念和法律责任理念

二、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监察责任

监察人员失职失责责任

监察人员违法违纪责任

监察对象拒执或阻碍办案责任

报复陷害和诬告陷害责任

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反腐败国际合作

监察委员会在国际反腐败工作中的两项职能

反腐败国际合作六大领域

国际反腐败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刑法学与监察法学共一张卷,分值各占50%。

刑法部分题型结构(共75分):

(1)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3)法条分析或者案例分析(每小题15分,共15分)

监察法部分题型结构(共75分):

(1)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3)法条分析或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参考书目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2.马怀德:《监察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1日;

3.江国华:《中国监察法学(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

4.最新立法和司法解释。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黑龙江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769刑法和监察法”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黑龙江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769刑法和监察法考研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件: 黑龙江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769刑法和监察法.docx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m.nutnow-lb.com/dagang/175469.html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