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联系方式:0772-2685375

院校代码:10594

联系地址:广西柳州市东环大道268号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处

首页 > 广西科技大学 > 招生目录 > 详情

广西科技大学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专业考研

一、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自2000年开始建设,2003年与广西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1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3年被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201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为广西一流专业。本学科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糖资源科学与工程(自主设置)、食品化工(自主设置)等二级学科。

学科拥有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单位)、生物化工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广西高校生物化工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糖资源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生物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制糖技术及工艺创新团队、糖资源加工技术及过程强化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等学科平台,成为广西轻化工领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基地,为制糖、食品、茧丝绸、医药等广西优势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目前,学科拥有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9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8人。

近年来,学科获广西科学技术奖1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8项,承担市厅级项目33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85项,有19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培养了研究生263人,现有在册研究生113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熟练运用各种实验和分析方法研究解决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制糖、茧丝绸、医药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甘蔗糖、茧丝绸等轻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广西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紧密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广西轻化工产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同时瞄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前沿及趋势,已形成了化工分离与检测技术、化工过程强化、生化加工与功能分子研究、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等4个发展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的学科方向,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一)化工分离与检测技术方向

分离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到化工生产的效率、成本、能耗以及环境等问题。化工生产过程的监控及优化离不开检测技术。本研究方向侧重化工分离与检测新技术及其理论的研究,结合广西传统优势产业、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需要,在固液分离、膜分离、吸附、结晶、色谱分离、以及过程检测新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

(二)化工过程强化方向

该方向重点研究不同条件下或装置结构中化工过程反应动力学、热力学、混合和传递规律、化工流体动力学,以及操作条件、装置设计和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基础理论问题,为广西甘蔗、木薯等特色生物资源加工过程工艺条件与装备优化、流程简化、效率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以期实现加工过程的“节能、减排、降耗、增效”。

(三)生化加工与功能分子研究方向

该方向重点以生物分子为研究对象,主要在蛋白质、核酸、蔗糖、脂肪酸、茧丝综合利用等领域,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方法,并通过工程研究、过程设计、操作优化与控制,改变生物分子化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构建相关新型生物化工产品和技术方法,研制和应用相关新型目标产物。

(四)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方向

该方向运用分子设计理论、化学研究方法及现代表征技术,开展无机、有机及无机-有机复合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表面修饰、结构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 。

四、课程设置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三类。学位课包括学位公共课(4门,7学分)、学位基础课(10学分)、学位专业课(6学分);非学位课(选修课)5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子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学位

公共课

006A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60
006A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180
010A001英语3480
000A001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1160

学位

基础课

004B101数理统计方法2320
004B102专业英语2320
000B002创业基础课程2320
004B103传递原理2320
004B104反应工程2320
004B105现代科学分析与技术2320

学位

专业课

004C101分离工程2320
004C102催化反应原理2320
004C103化工热力学(2)2320
004C104材料化学2320
004C105生物工程原理2320
004C106高等生物化学*2320
004C107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一)2032
004C108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二)2032

专业

选修课

004D101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320
004D102分子模拟与设计2320
004D103波谱分析2320
004D104电化学分析2320
004D105化工系统工程2320
004D106化工流体力学2320
004D107天然产物化学2320
004D108基因工程原理2320
004D109代谢控制发酵2320
004D110生物分子的化学修饰与功能研究2320
004D111微生物工艺实验2320
004D112表面与界面化学2320
004D113纳米材料2320
004D114化学信息和化学计量学2320
004D115精细化工工艺学2320
公共

选修课

000E001研究生人文素质理论1160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指导小组的集体作用。培养工作遵循如下原则。

(一)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对硕士生除开设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文化、学术和体育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人文素质。

(二)课程教学采用讲授、讨论、专题报告、自学、实验和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具体的教学方式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确定。课程教学应注重实效,严格考核。

(三)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在重视打好坚实的理论和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实验技能和科研工作能力的锻炼。培养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充分发挥导师和硕士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五)注意因材施教,加强硕士研究生自学、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六)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断借鉴、总结和创造新的经验。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m.nutnow-lb.com/gxut/zsml/2993.html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