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考研辅导班
招生热线:400-780-1011

学校地址:全国校区就近选择,详情咨询客服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辅导班简介

现在报考西北民族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考研营为您推荐优质的西北民族大学考研辅导班课程、公开课、专业课,考研集训营等辅导班课程。还有西北民族大学考研辅导名师推荐、西北民族大学复习资料赠送等,欢迎各位学子咨询报考西北民族大学考研辅导课程。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人数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55个民族的各类在校生19000余人。

西北民族大学院系设置

西北民族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学院

1

经济学

020101

经济学

经济学院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2

经济学

3

金融学

020104

经济学

4

法学

030101

法学

法学院

5

社会学

030301

法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6

社会工作

030302

法学

7

民族学

060105

历史学

8

教育技术学

040104

理学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9

应用心理学

071502

理学

10

数字媒体艺术

080623

工学

11

体育教育

040201

教育学

体育学院

12

汉语言文学

050101

文学

文学院

13

汉语言

050102

文学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14

中国少数民族(维吾尔)语言文学

050104

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

050104

文学

藏语言文化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

050104

文学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15

英语

050201

文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蒙英双语)

050201

文学

16

俄语

050202

文学

17

阿拉伯语

050206

文学

18

新闻学

050301

文学

新闻传播学院

19

广播电视新闻学

050302

文学

20

广告学

050303

文学

21

音乐学

050401

文学

音乐学院

2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050402

文学

23

音乐表演

050403

文学

24

绘画

050404

文学

美术学院

25

艺术设计

050408

文学

26

舞蹈学

050409

文学

舞蹈学院

27

表演

050412

文学

28

历史学

060101

历史学

历史文化学院

29

博物馆学

060104

历史学

30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

070101

理学

31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102

理学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605

工学

33

物理学(藏汉双语)

070201

理学

电气工程学院

3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工学

35

自动化

080602

工学

36

电子信息工程

080603

工学

37

通信工程

080604

工学

38

土木工程

080703

工学

土木工程学院

3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204

工学

化工学院

40

环境工程

081001

工学

41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101

工学

42

制药工程

081102

工学

43

生物技术

070402

理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44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1401

工学

45

生物工程

081801

工学

46

动物科学

090501

农学

47

动物医学

090601

农学

48

临床医学

100301

医学

医学院

49

口腔医学

100401

医学

50

护理学

100701

理学

51

工商管理

110201

管理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藏汉双语)

110201

管理学

52

会计学

110203

管理学

53

旅游管理

110206

管理学

54

公共事业管理

110302

管理学

我校还设有预科教育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招生——学院及专业介绍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最早设立于1981年。现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本科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部级重点学科和“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达10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博士4人、硕士22人;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等教学人员。自2005年来,学院老师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CSCD)30余篇,核心期刊近60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获各类奖项34人次;目前正在承担2项国家社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
本科专业实行“打通基础,中期分流”的教学组织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学习经济学类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四学年分专业组织教学。与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学生实践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和实习平台。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商学院、美国犹他州大学商学院等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互派学生等合作,不断增强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咨询电话:0931-4512125
经济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专业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资本论、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管理数学基础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商投资企业及政府管理机构等部门从事海关业务操作、外贸企业实务、国际商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经济管理数学基础等。
金融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既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又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工程、信托与租赁、经济数学基础等。
法学院
法学院的前身为法律系,成立于1998年,于2004年撤系建院。学院现有法学本科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点和法律硕士。法学院于2005年被甘肃省人大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学院同时设有模拟法庭和法律实验中心,并与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城关区人民法院、七里河区、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等建立固定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助教4人;博士4人、硕士17人。学院有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5个教研室。
学院教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8项,厅局级17项;公开出版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CSSICI有15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省级期刊115篇;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厅局级奖励16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等,共有15人次获奖。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遵循“夯实基础、突出专业、注重应用、兼顾特色”的基本原则,采用“2+2”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为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开设专业通识课、学科必修及专业必修课,主要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及法学主干课程等,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使得本科生的法学知识比较全面。第三、四学年主要进行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根据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增开必要的专门法律课程,加强提高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性很强的人才。学院还为民族地方司法部门职工承担继续教育的职责。
咨询电话:0931-4512957
法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法制建设服务,在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检察、审判、行政、法律顾问、律师、公证和仲裁等法律业务和法学研究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及其体系与结构、基本原则、原理和诉讼程序,了解国内外法学研究及法律制度创新动态,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法制史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998年10月,由原西北民族研究所所长、民俗学家、人类学家郝苏民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组建成立了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2001年7月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之际,费孝通教授亲临研讨班,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亲自揭牌,成为系所合一建制。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将所系建制改为学院。2008年7月,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原西北民族研究所更名为西北民族研究院并挂靠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招生方向及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四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民俗学学科在1999—2001、2002—2005、2006-2010三个年度被评为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民族学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民族学三个本科专业。2008年,社会学专业获准为教育部国家级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编教师22人,实验员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教师2人,其余教师皆具有硕士学位。学院积极开展国内与国际交流,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
咨询电话:0931-4512193
社会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社会和谐发展的预测、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社区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文化人类学、民族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民俗学概论等。
社会工作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技能,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相关社会工作的服务管理与咨询、社区建设和管理、社会福利、公共政策研究与评估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统计学、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当代社会问题
民族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知识,掌握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和技术,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可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编辑出版等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民族学导论、民族学调查方法、民族学人类学名著选读、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西方人类学史、当代人类学理论、原始社会史、中国民族学史、应用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民俗学概论等。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现有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本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硕士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9人,博士、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9人。2009年学院教师在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61篇;科研课题立项19项;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
学院现设有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实验室,由学院下属的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实验室面积近千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5千余台(件)。学院已经建立20余家实践基地,既有中小学、职业学校,也有电视台、电教中心,学生先后完成了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网页制作、影视专题片摄录制作等工作。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网络管理、维护和校园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
咨询电话:0931-4512102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并运用需求分析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网络环境建设与维护技术、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教学和培训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等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网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创业技能,能在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心理教育与咨询网络系统、医疗卫生、公检法、军事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咨询、专业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社会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犯罪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测评、经济心理学、营销心理学、SPSS应用、生涯心理辅导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和影视动画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应用photoshop,painter,flash,retas,maya,3dmax,ae.combusion,premiere,vegas等二维、三维动画软件及后期制作软件,完成场景和角色模型制作、材质表现、动画表现、特效制作、后期合成剪辑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素描与色彩、电视艺术概论、网络基础及应用、影视动画制作技术、MAYA、广告心理学、剧本创作、数字摄影与摄像、数字音视频制作、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视听语言、造型艺术基础、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影视与广告作品赏析、二维动画制作、数字广告设计、综合创作课程等。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的前身为体育系,成立于1992年。现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点。下设五个教研室,二个实验室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室,五个教学实习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学院已形成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本科生教育为重点的办学模式,成为西北地区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摇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1人,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讲师11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有国际级裁判1人、亚洲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3人、取得亚足联B级教练员讲师资格1人、享受政府津贴1人、学校十佳教师1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人。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田径、武术、排球和体育保健课被确定为校级“名课”建设对象。近年来,学院教师申报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50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0篇,出版教材专著等21部,获国家级专利2项,省部级奖励5项,获高校人文社科奖7项。
学校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拥有各类具有国内领先水准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充分满足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榆中校区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甘肃省亚高原训练基地”。
咨询电话:0931-4512808
体育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教育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体育发展的新动向,具有组织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裁判工作的基本能力,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体育教学论等。
文学院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硕士点,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民间文艺学研究方向和硕士点古今少数民族汉文学研究方向。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助教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70%。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西北民族大学源远流长,创校时期建立的汉语言文学系就是文学院的前身。可以说文学院不仅有近60年的历史且根基深厚,学风纯正。李国香、孙艺秋、唐祈、郗慧民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此任教,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传统。近年来,文学院科研积累深厚,发展势头良好,与学科建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紧密相连,在科研成果显现、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社会评价方面均有自身长处。文学院教师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近十项。现有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该学科依托西北地域优势和民族优势,依靠雄厚科研力量,积极建设“古代西北地域文学研究”与“古代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咨询电话:0931-2938128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够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马列文论、比较文学、基础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汉语史等。
对外汉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基础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通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英语写作与翻译、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等。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的前身为语文系,成立于1951年。现设有汉语言(维汉翻译)和中国少数民族(维吾尔)语言文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硕士点,并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突厥语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学院现有文学教研室、汉语言教研室、翻译教研室等三个教研室,还建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西北基地等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博士3人、硕士9人。以维吾尔学泰斗李国香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专家教授,为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培养了数万名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咨询电话:0931-2938265
汉语言(维汉翻译)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且熟知国家民族政策,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原理,熟知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方针政策,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熟练掌握汉维两种文字及其翻译规律和技巧,在党政机关、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及企事业能够胜任汉维口语、书面翻译工作,具体从事翻译、教学和文秘等工作的维汉双语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汉语精读、汉语听说、汉语阅读、汉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报刊阅读、中国文化概论、现代维语、汉维语法对比、第二语言教学法等。
中国少数民族(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我国教育、行政政策法规,具备坚实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功底,有较强的教学、翻译实践能力,能在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维吾尔语言文字、文学、教育、编辑、新闻、秘书、翻译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维语、文学概论、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维吾尔简史、维吾尔语言文字史、维文写作、维吾尔现代文学史、维吾尔当代文学史、维吾尔古代文学、维吾尔民间文学概论等。
藏语言文化学院
藏语言文化学院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师范类)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缅语族)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文化、古藏文文献和敦煌藏文文献等三个研究方向。设有藏族文学、语言、古藏文、汉藏翻译和教育教研室五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24人,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助教1人,博士3人、硕士12人,在读博士3人。各类在校生700余人,其中研究生59人、本科生663人。
近年来主持各类社科基金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54部、教材1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专业于1999年至今连续3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为教育部第一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精品课程四门。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专业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四学年开设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设有藏语言文学、汉藏翻译、藏汉双语文秘三个专业方向。
咨询电话:0931-2938178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精通藏语文,系统掌握中外文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汉藏翻译和现代文秘的基本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编辑、翻译和藏汉文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藏语语法、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汉藏翻译、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基础写作、藏族文学史、藏族民间文学、修辞学、藏族史、古藏文文献、因明学、藏族天文历算、梵文基础、文化人类学、中国文学简史、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秘书学概论、电子政务、公文写作、汉藏语法比较与翻译、翻译技巧等。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藏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社会语言学、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藏族民间文学、藏族现当代文学史、藏文写作翻译等。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的前身为语文系,成立于1951年。学院现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成为西北蒙古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摇篮。
学院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含文学、语言翻译、文秘等专业方向)、汉语言(蒙汉翻译)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第一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精品课程六门、校级精品课程七门。设有西蒙古文化研究所和蒙古文学、语言翻译、卫拉特文化等研究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教授11人、副教授6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9人。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编辑翻译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委1人,甘肃省名师1人,甘肃省政协委员1人,甘肃师德教师1人,省级成才奖获得者2人,校级十佳教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注重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显著。目前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10项、国家民委项目3项、校级项目8项。学院教师的专著和论文获省、自治区、校级以及其他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编辑出版各类专著、教材、译著60余部,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学院积极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协作交流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等。先后邀请蒙古国科学院、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国立大学以及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院校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我院考察、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咨询电话:0931-2938181
汉语言(蒙汉翻译)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吃苦精神和发展潜能、能掌握蒙汉两种语言的对译规律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蒙汉语言翻译、教育、研究以及新闻、文秘、公关等应用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翻译学概论、文体翻译、口译、蒙古族简史、中国文化概论、同声传译、汉语基础写作、蒙文写作、蒙汉语言比较、现代汉语、现代蒙语等。
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适应民族地区和基层部门需要的、蒙汉兼通的新闻编辑、翻译、秘书和能从事文化、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或其它与专业相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蒙古语、蒙古族现当代文学、蒙古族古近代文学、翻译学概论、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写作基础、外国文学、大学语文、现代汉语、蒙古国吉力尔文字、新闻编辑学、民俗学与蒙古民俗、古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现当代文学、蒙译汉实践、汉译蒙实践、秘书学概论、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文书档案学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0年,现有英语、英语(蒙英双语)、俄语、阿拉伯语本科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硕士点。学院设有英语、俄语、阿拉伯语、应用语言学和大学英语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人。学院有30余名教师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进修、访学和攻读学位。十几年来学院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600多名教师,并先后与法国欧亚管理学院、英国普茨茅斯大学和威尔士大学合作,选送了60多名在校学生出国深造。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效益。在2005年国家民委直属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抽查中获得第一名,学院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口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院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为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术科研为引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管理队伍建设为保障,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
咨询电话:0931—4512135
英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英语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能熟练进行中英文口译和笔译,能从事高等院校教学、中学英语教学和各项涉外活动的英语语言文字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综合语言技能、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词汇学、英汉翻译(口、笔译)、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英美概况、英语教学法、英美报刊选读、经贸英语、旅游英语、外事英语、语言学、第二外语等。
英语(蒙英双语)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巧、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蒙语、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或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须加试蒙语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主要课程:英语综合、交际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国家文化背景、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蒙语、英汉翻译、英蒙翻译、英语写作、现代汉语、汉文写作、蒙古国吉力尔文等。
俄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俄罗斯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能从事外事、经贸、旅游及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语音、视听说、实践语法、俄语写作、俄语阅读(含快速阅读)、俄苏文学选读、翻译、语言学、俄罗斯国情、第二外语等。
阿拉伯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熟练运用阿拉伯语从事教学、外事、外贸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阿拉伯语语音、阿语语法、阿语综合语言技能、阿语阅读、经贸阿语翻译、阿拉伯文化概况、阿语写作、第二外语等。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影视艺术、跨文化传播)硕士点。学院正在致力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工作,致力于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点的建设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5人。学院拥有和学校资源共享的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专业期刊图书资料11万册部,实习基地10个。学院成为培养西部民族地区传媒机构和相关机构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咨询电话:0931-29383160931-4512047
新闻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宣传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编辑、采访、节目主持、管理及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学、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史、舆论学、报纸编辑学、新闻政策与法规、新闻事业管理学、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制作、新闻作品分析、广告学、受众心理学、舆论调查与研究、发达国家新闻现状研究、新型传播媒体研究、文艺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现代汉语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广播电视发展史、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播电视专题与栏目、电视摄像技术、播音原理、新型传播媒体研究、专栏设计制作与主持及文艺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
广告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艺术概论、公共关系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艺术史、西文艺术史、电视摄像与编辑、广告心理学、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与创意、摄影基础、市场营销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网页设计、中外广告法规、国际广告、CI导入理论与实践等。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起步于1951年,以培养专业音乐表演、教育、创作人才为目标。现拥有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尚德义教授,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音乐学家李曙明教授、著名歌唱家邹淑珍教授等学科带头人。聘请琵琶大师刘德海、著名作曲家王西麟、陆在易、王世光、刘聪、楚兴元,著名合唱艺术家黄培方等为兼职教授定期授课。学院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演唱、演奏)三个本科专业,音乐学硕士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8人。在校研究生、本科生730余人。《人民音乐》、《音乐创作》、《中国音乐学》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我学术论文千余篇;出版文集《天人乐舞》、《乐舞论》、《中国艺术歌曲论》、《音心对映论争鸣与研究》。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音乐美学学术年会”、“尚德义教授作品音乐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
首页 报考 备考 院校 专业 复试 调剂 问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