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除了参加全国统考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推荐免试研究生(保研)。如果想要上深圳大学的保研,需要及时关注深圳大学考研网发布的推免夏令营,以免错过保研的最佳时机。下面是考研营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6推免简章: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6年推免研究生招生公告”,请持续关注!
5月29日15:30 | 深圳大学2026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十三)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专场来啦~学校简介: 深圳大学是由深圳经济特区主办的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建校42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发展态势: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深圳大学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育人质量以及社会贡献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国内和国际排名不断上升,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近年来,深圳大学在公认的四大权威大学排名中,也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赞誉,我校是: • 全球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 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大学之一 • 全国最具财富创造力的大学之一 • QS2025世界大学排行榜,全国排名第35名 • USNews2024世界大学排行榜,全国排名第21名 • ARWU202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国排名第23-33名 •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世界大学排行榜,全国排名第29名 • 四大国际排名综合排名全国第27名 • 约95%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锁定世界500强企业 • 硕博奖助学金丰厚,总额逾2亿元 师资力量: 深圳大学是中国内地师资力量最强的地方大学之一。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332人,其中专任教师2772人(教授608人、副教授980人、讲师1151人)、技术人员622人、管理人员938人。有博士后1207人,专职研究人员633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2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16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293位。 办学资源: 深圳大学是中国内地办学资源最充裕的地方大学之一。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当前在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居全球高校第65位,内地高校第30位。近五年(2020-2024),我校累计获科技类科研经费92.71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共11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753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共81项,SCI收录论文共32399篇,专利授权共5679项(其中发明专利共4410项);累计获社科类科研经费3.16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73项,SSCI收录论文共3587篇,获国家级社科奖项共17项。我校主办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有《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微生物学、经济学与商学等20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2位;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68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图书馆馆舍89557.26㎡,全校纸本资源465.82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98.52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85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现有理工类市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145个,其中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平台共51个,市级平台共84个,平台总数及高端平台总数位居全市之首。有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研究平台5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2个。 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高,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我校也是: •中国校园环境最优美的十大高校之一 •中国就业率最高的二十所大学之一 •中国毕业生最满意的二十所大学之一 •中国办学资源最充裕的地方大学之一 •中国内地发展最快的地方大学之一 •中国师资力量最强的地方大学之一 •中国创新创业环境最优越的大学之一 国际交流: 深圳大学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提升全球声誉和影响力,助力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建设。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3所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执行中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100个以上,学生参与的海外双校园联合培养项目50多项。还积极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共建科研学术中心。与法国南特商学院联合举办的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非独立法人);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等组建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光电协创中心;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共建国际肿瘤中心;与意大利米兰的意大利癌症研究基金会分子肿瘤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深圳大学-IFOM基因组稳定与衰老联合研究中心(SIGMA);成立“深圳大学-悉尼大学-华强集团嗓音中心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5年建立的应用物理系,1999年牛憨笨院士带领下组建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由原工程技术学院电子科技系、光电信息系组建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年在光电子学研究所基础上建立光电工程学院,2019年在深圳大学学科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由原光电工程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部分)合并成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成为全校理工科类最大学院。学院现坐落于深圳科技创新核心区——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园软件产业基地,毗邻腾讯滨海总部大厦,地处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创新活力最强的科技产业高地。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精英培养体系,下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含物理师范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四大特色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光学工程、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并设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点,涵盖仪器仪表工程、核能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点,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点,学院拥有光学工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实现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通道贯通式培养。 学科实力与国际声誉: 1.光学工程 l 2012年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l 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l 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2 l 2023年US News"全球最佳光学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光学学科跃居世界第6(国内首位) l 在光学总引用、光学国际合作、光学高被引论文等方面表现突出 2.物理学 l ESI学科排名持续保持全球前2.8‰,国内高校稳居前30名 3.仪器仪表工程 l 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挺进全球前100,国内位列第33 4.核科学与技术 l 2011年创立核科学与技术系 l 2020年深大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 师资队伍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聚力打造"院士引领+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创新师资矩阵,构建了贯穿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及青年创新力量的立体化人才体系。现有教职工300余人,教授56人(含讲席教授5人、特聘教授18人),副教授89人,院士4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6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4人,长江特聘教授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深圳市孔雀团队2人。学院另聘有中国科学院王乃彦院士等为双聘院士,建立了李建刚院士工作站、王秋良院士工作站,聘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于俊崇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等为深圳大学访问教授。 科研情况 学院先后建成“教育部/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安全与寿命管理中心—核电运营安全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9个省部级、市级科研平台。在智能光测与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与光子学、光纤传感与激光技术、集成光子学与功能材料、瞬态光学与光电子学、量子科学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先进传感材料与器件、智能感知控制技术、超快成像技术与仪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先后获得国家奖4项、教育部奖4项、广东省奖5项、深圳市12项,一批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Energy》,《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雄厚的科研实力,先进的科研平台,以及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院师生的发展与培养创造了优越的学术环境。 国家合作与学术交流 学院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5年,为拓展学生科研视野,提升科学素养,学院支持研究生在国际大平台上作学术科研报告及国外学术访问,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院做学术交流并举办近30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学院邀请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和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教授、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国内高校知名教授等中外教授学者到访,就各自研究的前沿领域与学院师生互动探讨,反响良好。 就业深造 截至目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毕业生绝大数扎根深圳,多在国内外知名高技术企业就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联想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另外,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欢迎你的加入!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oQi6Xu2F6GLpWrCFcE6Iw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6推免简章: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6年推免研究生招生公告”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深圳大学保研信息的信息,尽在“推免夏令营”栏目,希望对广大学子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