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 院校资讯 > 考研大纲 >

2022考研大纲:东北电力大学2022年011经济管理学院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网络 551 2021-11-26 18:44:06

考研大纲包含了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形式、要求、范围、试卷结构等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2022考研的学子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考研大纲:东北电力大学2022年011经济管理学院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谢谢您的关注。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管理学原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掌握管理的概念、含义,管理职能的概念,管理学的特点,掌握管理者的角色,管理技能、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了解组织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管理科学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意义,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泰罗、法约尔、韦伯),掌握霍桑实验及结论,了解典型的管理学派及主要特点。

3.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形式,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工作的程序;掌握目标的概念,目标的性质;了解目标管理概念、特点和过程。

4. 掌握决策概念及含义,决策与计划的关系,决策的类型,决策原则,决策理论,决策过程;掌握头脑风暴法、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特尔菲法的特点;了解盈亏分析法、风险决策方法、非确定性决策法等方法。

5.掌握组织的含义;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了解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掌握直线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及特点;掌握组织部门化类型;了解授权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扁平型和高耸型组织结构的特点,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

6.掌握领导的含义,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类型;掌握领导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领导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等领导行为理论;掌握费德勒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领导情景理论;了解变革—交易型领导风格理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魅力型—工具型领导理论等现代领导理论。

7.掌握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需要的分类;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的要点;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ERG理论、费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要点及应用;掌握激励的技巧和常用的激励方法。

8.了解沟通概念,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要素,沟通的作用,沟通过程,沟通分类,沟通方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的方法。

9.了解控制概念,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方法。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题时间:120分钟。

2.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案例题。

四、考查要点

1.管理的概念及含义、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两重性、管理学的特点、管理者及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及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组织系统与组织环境的关系、一般环境因素、任务环境因素。

2.管理理论发展史。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传统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的各阶段理论的的要点、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管理特点。

3.计划。计划工作的概念,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形式,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工作的程序,目标的概念,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

4.决策。决策概念及含义,决策与计划的关系,决策的类型,决策原则,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特尔菲法,定量决策法:盈亏分析法、风险决策方法、非确定性决策法)。

5.组织。组织的含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直线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及特点,组织部门化类型,授权的意义和原则,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扁平型和高耸型组织结构的特点,集权与分权。

6.领导。领导的含义,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类型,领导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领导系统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费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7.激励。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需要的分类,领导人性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X理论、Y理论、超Y理论,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8.沟通。沟通概念,沟通的作用,沟通过程,沟通分类,沟通方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的方法。

9.控制。控制概念,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方法。

五、参考书目

张喜荣《管理学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07

“管理综合1”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说明:“管理综合1”考试科目包括两部分考试内容,即:“技术经济学”和“基础会计学”,考试总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50分,两部分内容各占75分。

技术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技术经济学概述:了解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方法及特点。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经济效果及其评价:了解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表示形式、评价标准及分类,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概念、分类(包括有用效果指标、劳动消耗指标、综合经济效果指标)。理解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及可比性原则。掌握经济效果评价的四大要素(包括投资、成本费用、财务收益、税金)的相关概念、构成及估算方法。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来源及其衡量尺度,利息、利率、复利、单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基本概念。理解现金流量、资金等值计算、现值、终值、年金的基本概念。掌握现金流量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和绘图法),资金等值计算的公式、符号以及等值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术经济确定性评价方法:了解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概念,时间型指标、价值型指标以及效率型指标的概念。掌握时间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价值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和费用年值),效率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了解其他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包括增量内部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理解多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思想、项目备选方案分类及评价方法。掌握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和寿命期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

技术经济不确定评价方法:了解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目的和意义。理解敏感性分析法(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双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步骤及分析方法。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指标、计算方法(包括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解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必要性、作用、可行性研究的阶段、程序及要求。掌握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市场需求预测的内容、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生产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了解工艺及设备选型、厂址选择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理解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投资项目评价:了解财务评价的含义、作用、程序、主要指标及方法,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报表及编制。了解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以及后评价的含义、作用、内容、指标、方法及区别与联系。

设备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了解设备选择技术经济分析的含义、实质、概念。理解设备磨损、补偿及设备折旧的概念、分类,设备寿命的概念(包括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掌握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理解设备大修理设备更新、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方法。了解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型分析方法。

价值工程:了解价值工程的产生于发展。理解价值工程、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掌握价值工程工作程序。理解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原则、方法,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评价含义与方法,方案创造的原则与方法。

三、试题主要类型

技术经济学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

四、考查要点

() 技术经济学概述

1. 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2.?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方法及特点

3.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 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1.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表示形式、评价标准及分类;

2. 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概念、分类,有用效果指标、劳动消耗指标、综合经济效果指标的概念和分类

3.?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及可比性原则

4. 投资、成本费用、财务收益、税金四大经济效果评价的要素的相关概念、构成及估算方法

()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

1.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来源及其衡量尺度,利息、利率、复利、单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基本概念;

2. 现金流量、资金等值计算、现值、终值、年金的基本概念

3. 现金流量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和绘图法 4. 资金等值计算的公式、符号以及等值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 技术经济确定性评价方法|1. 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概念,时间型指标、价值型指标以及效率型指标的概念

2. 时间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3. 价值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净年值法、费用现值法和费用年值法

4. 效率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率法、内部收益率法、外部收益率法

5. 了解其他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包括增量内部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

6. 多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思想、项目备选方案分类及评价方法

7. 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和寿命期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

() 技术经济不确定评价方法

1.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敏感性分析法,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双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及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法

3.概率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步骤及分析方法

4.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指标、计算方法,包括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必要性、作用、可行性研究的阶段、程序及要求;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市场需求预测的内容、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生产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3.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工艺及设备选型、厂址选择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4.投资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 投资项目评价

1.财务评价的含义、作用、程序、主要指标及方法,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报表及编制

2.?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以及后评价的含义、作用、内容、指标、方法及区别与联系

() 设备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

1.设备选择技术经济分析的含义、实质、概念

2.?设备磨损、补偿及设备折旧的概念、分类,设备寿命的概念(包括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

3.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

4.设备大修理设备更新、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方法

5.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型分析方法

() 价值工程1.价值工程的产生于发展。理解价值工程、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2.?价值工程工作程序

3.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原则、方法,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评价含义与方法,方案创造的原则与方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祝爱民,侯强,于丽娟主编,技术经济学(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吴添祖等主编,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基础会计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基础会计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等式、会计方法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掌握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

2.熟知会计基本等式与扩展等式。

3.熟悉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4.掌握会计科目及其应用、账户设置及其功能。

5.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

6.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及填制方法。

7.掌握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期末结账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8.能够熟练进行一般企业的主要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

9.掌握成本计算的定义、原理、程序及成本计算方法具体应用。

10.熟练掌握财产清查内容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1.了解财务报告的内容。

12.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重点掌握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三、试题主要类型

基础会计学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账务处理题

四、考查要点

(一) 会计发展与会计目标

1. 会计目标与会计定义;

2. 会计假设;

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征;

2.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3. 会计等式与会计方法。

(三)账户设置

1. 会计记录方法体系;

2. 会计科目、账户设置及其功能。

(四) 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2.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

3.账户的平行登记。

(五) 会计凭证

1. 会计循环与会计凭证;

2. 原始凭证及填制方法;

3. 记账凭证及填制方法。

(六)会计账簿

1. 账簿设置的意义及种类;

2. 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3. 账簿的登记规则与记账;

4. 期末结账与账簿保管。

(七)一般企业主要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

1. 一般企业的概念及其主要交易或事项;

2. 筹资活动交易或事项及其账务处理;

3. 经营活动交易或事项及其账务处理

4. 投资活动交易或事项及其账务处理;

5. 经营成果的形成与分配及其账务处理。

(八)成本计算

1. 成本计算的定义及意义;

2. 成本计算的原理及程序;

3. 成本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九)财产清查

1. 财产清查的定义及意义;

2. 财产清查的内容以及方法;

3. 财产清查的结果与处理;

4.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十) 财务报告

1. 财务报告概述;

2. 资产负债表列示;

3. 利润表列示;

4.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

(十一)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1.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及设计应用;

2. 专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3. 通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4. 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张捷编著,基础会计(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管理综合2”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说明:“管理综合2”考试科目包括三部分考试内容,即:“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考试总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50分,三部分内容各占50分。

管理学原理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管理学原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掌握管理的概念、含义,管理职能的概念,管理学的特点,掌握管理者的角色,管理技能、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了解组织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管理科学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意义,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泰罗、法约尔、韦伯),掌握霍桑实验及结论,了解典型的管理学派及主要特点。

3.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形式,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工作的程序;掌握目标的概念,目标的性质;了解目标管理概念、特点和过程。

4. 掌握决策概念及含义,决策与计划的关系,决策的类型,决策原则,决策理论,决策过程;掌握头脑风暴法、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特尔菲法的特点;了解盈亏分析法、风险决策方法、非确定性决策法等方法。

5.掌握组织的含义;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了解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掌握直线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及特点;掌握组织部门化类型;了解授权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扁平型和高耸型组织结构的特点,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

6.掌握领导的含义,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类型;掌握领导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领导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等领导行为理论;掌握费德勒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领导情景理论;了解变革交易型领导风格理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魅力型工具型领导理论等现代领导理论。

7.掌握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需要的分类;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的要点;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ERG理论、费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要点及应用;掌握激励的技巧和常用的激励方法。

8.了解沟通概念,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要素,沟通的作用,沟通过程,沟通分类,沟通方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的方法。

9.了解控制概念,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方法。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案例题。

四、考查要点

1.管理的概念及含义、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两重性、管理学的特点、管理者及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及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组织系统与组织环境的关系、一般环境因素、任务环境因素。

2.管理理论发展史。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传统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的各阶段理论的的要点、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管理特点。

3.计划。计划工作的概念,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形式,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工作的程序,目标的概念,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

4.决策。决策概念及含义,决策与计划的关系,决策的类型,决策原则,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特尔菲法,定量决策法:盈亏分析法、风险决策方法、非确定性决策法)。

5.组织。组织的含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直线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及特点,组织部门化类型,授权的意义和原则,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扁平型和高耸型组织结构的特点,集权与分权。

6.领导。领导的含义,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类型,领导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领导系统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费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7.激励。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需要的分类,领导人性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X理论、Y理论、超Y理论,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8.沟通。沟通概念,沟通的作用,沟通过程,沟通分类,沟通方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的方法。

9.控制。控制概念,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方法。

五、参考书目

张喜荣《管理学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07

基础会计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基础会计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等式、会计方法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掌握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

2.熟知会计基本等式与扩展等式。

3.熟悉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4.掌握会计科目及其应用、账户设置及其功能。

5.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

6.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及填制方法。

7.掌握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期末结账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8.能够熟练进行一般企业的主要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

9.掌握成本计算的定义、原理、程序及成本计算方法具体应用。

10.熟练掌握财产清查内容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1.了解财务报告的内容。

12.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重点掌握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三、试题主要类型

1试题类型: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账务处理题

四、考查要点

(一) 会计发展与会计目标

1. 会计目标与会计定义;

2. 会计假设;

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征;

2.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3. 会计等式与会计方法。

(三)账户设置

1. 会计记录方法体系;

2. 会计科目、账户设置及其功能。

(四) 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2.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

3. 账户的平行登记。

(五) 会计凭证

1. 会计循环与会计凭证;

2. 原始凭证及填制方法;

3. 记账凭证及填制方法。

(六)会计账簿

1. 账簿设置的意义及种类;

2. 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3. 账簿的登记规则与记账;

4. 期末结账与账簿保管。

(七)一般企业主要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

1. 一般企业的概念及其主要交易或事项;

2. 筹资活动交易或事项及其账务处理;

3. 经营活动交易或事项及其账务处理

4. 投资活动交易或事项及其账务处理;

5. 经营成果的形成与分配及其账务处理。

(八)成本计算

1. 成本计算的定义及意义;

2. 成本计算的原理及程序;

3. 成本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九)财产清查

1. 财产清查的定义及意义;

2.财产清查的内容以及方法;

3. 财产清查的结果与处理;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十) 财务报告

1. 财务报告概述;

2. 资产负债表列示;

3. 利润表列示;

4.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

(十一)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1.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及设计应用;

2. 专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3. 通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4. 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张捷编著,基础会计(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中级财务会计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中级财务会计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财务会计的性质,会计信息使用者。

2.货币资金的范围,核算方法和报表列示方法。

3.存货的范围,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期末计价原则。

4.金融资产的分类,取得、期末确认收益、期末计价、处置等相关账务处理。

5.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

6.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清理、减值的账务处理。

7.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尤其是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转换以及其他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

8.流动负债的核算,重点是应付职工薪酬与增值税的核算。

9.非流动负债的核算,重点是应付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核算。

10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重点是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库存股的核算。

11.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核算,重点是收入确认五步法的运用。

12.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三、试题主要类型

1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账务处理题

四、考查要点

(一) 总论部分

1. 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使用者)

2. 财务会计的特点(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3. 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二) 货币资金

1. 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日常收支的管理规定、库存现金溢余或短缺的会计处理;

2. 银行存款开户管理、结算方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 其他货币资金的范围及核算。

(三)存货

1. 存货的概念、分类、初始确认与计量;

2. 原材料的取得和发出(按实际成本核算);

3. 原材料的取得和发出(按计划成本核算),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4. 存货期末计价,确定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 存货期末清查,盘盈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

(四) 金融资产(上)

1. 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的含义,资产资产的分类;

2. 商业汇票的含义、种类,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3. 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坏账的确认条件、核算方法;

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包括取得、投资收益、期末计价以及出售)。

(五) 金融资产(下)

1. 长期债权投资的性质,入账价值的确定,实际利率法下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确定,减值的确定,以及上述内容的账务处理;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确认、分类,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取得、收益、期末计价、出售以及减值的核算;

3.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六)长期股权投资

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

2.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核算,包括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为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

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

4.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包括适用范围、初始成本的调整、投资收益(损失)的确认、分配股利的调整以及被投资欺压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调整;

5.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及减值处理;

6、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七)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概述,包括固定资产的性质、分类、计价标准以及相关科目设置;

2. 固定资产的取得,包括购置、自行建造;

3. 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应考虑的因素、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

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包括中小修理和改扩建的核算;

5. 固定资产的清理,包括出售与报废的核算;

6. 固定资产的减值及报表列示

(八) 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

1. 无形资产的性质、分类;

2. 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及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报表列示方法;

3.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出租、后续计量、转换、处置等会计处理。

(九)流动负债

1. 流动负债的性质、分类、入账价值的确认;

2. 短期借款的核算(取得、利息费用计算、偿还);

3.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

4.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短期薪酬的核算(包括三险一金、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带薪缺勤、非货币性福利等),离职后福利的核算、辞退福利的核算;

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包括会计科目及专栏的设置,进项税额与待抵扣进项税额,贷认证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与销项税额抵减,待转销项税额,出口退税及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增值税减免税款,金融服务应交增值税,当月应交增值税与实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与转出多交增值税,简易计税,代扣代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项目的报表列示;

6. 应交消费税和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7. 其他应付款与预收账款

(十) 非流动负债

1. 非流动负债的性质与种类;

2. 长期借款的性质与核算内容,账务处理;

3. 应付债券的性质与分类,债权发行价格的确定,市场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应付债券入账金额的确定,会计科目的设置,债权发行的账务处理,摊余成本与利息费用的确定及账务处理;

4. 可转换债权的性质,发行、转换及偿付的的账务处理;

(十一) 所有者权益

1. 所有者权益性质,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2. 实收资本(或股本)与其他权益工具的核算;

3. 资本公积中资本(或股本)溢价的原因及账务处理,股份支付的性质、分类及账务处理;

4. 其他综合收益的含义、种类及账务处理;

5. 库存股的含义、形成原因及账务处理,报表列示方法;

6. 留存收益的范围及账务处理。

(十二) 收入、费用与利润

1. 收入、费用、利润的含义与构成;

2. 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包括营业收入的分类、营业收入确认的条件、确认的时间、计量原则,营业收入确认的五步法;

3. 销售商品或出售原材料的一般业务,销售商品的特殊业务,提供服务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的计算与结转;

4. 净利润的核算(包括表结法和账结法),利润分配的核算。

(十三) 财务报表

1. 财务报表的意义、构成及编制要求;

2. 资产负债表的性质、作用、分类,排列方法与格式,编制方法;

3. 利润表的性质、作用、格式、编制方法;

4. 综合收益的性质、列报方法;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性质、作用与格式;

6. 现金流量表的性质与作用,编制基础,现金流量的分类,编制方法;

7. 会计报表附注的性质、作用、主要内容。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戴德明、林刚、赵西卜主编,财务会计学(第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 戴德明、林刚、赵西卜主编,财务会计学(第11版)学习指导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思想政治理论课复试考试大纲

(会计专硕、工程管理专硕复试使用)

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60分(6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 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増强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资本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神。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固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五)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七)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通。奋力实现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5.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3.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4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封半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朝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数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降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良好的开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周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2.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二)坚定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

2.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

(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书目:

1.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4.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财务会计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财务会计的性质,会计信息使用者。

2.货币资金的范围,核算方法和报表列示方法。

3.存货的范围,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期末计价原则。

4.金融资产的分类,取得、期末确认收益、期末计价、处置等相关账务处理。

5.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

6.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清理、减值的账务处理。

7.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尤其是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转换以及其他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

8.流动负债的核算,重点是应付职工薪酬与增值税的核算。

9.非流动负债的核算,重点是应付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核算。

10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重点是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库存股的核算。

11.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核算,重点是收入确认五步法的运用。

12.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 120分钟

2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账务处理题

四、考查要点

(一) 总论部分

1. 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使用者)

2. 财务会计的特点(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3. 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二) 货币资金

1. 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日常收支的管理规定、库存现金溢余或短缺的会计处理;

2. 银行存款开户管理、结算方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 其他货币资金的范围及核算。

(三)存货

1. 存货的概念、分类、初始确认与计量;

2. 原材料的取得和发出(按实际成本核算);

3. 原材料的取得和发出(按计划成本核算),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4. 存货期末计价,确定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 存货期末清查,盘盈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

(四) 金融资产(上)

1. 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的含义,资产资产的分类;

2. 商业汇票的含义、种类,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3. 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坏账的确认条件、核算方法;

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包括取得、投资收益、期末计价以及出售)。

(五) 金融资产(下)

1. 长期债权投资的性质,入账价值的确定,实际利率法下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确定,减值的确定,以及上述内容的账务处理;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确认、分类,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取得、收益、期末计价、出售以及减值的核算;

3.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六)长期股权投资

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

2.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核算,包括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为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

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

4.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包括适用范围、初始成本的调整、投资收益(损失)的确认、分配股利的调整以及被投资欺压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调整;

5.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及减值处理;

6、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七)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概述,包括固定资产的性质、分类、计价标准以及相关科目设置;

2. 固定资产的取得,包括购置、自行建造;

3. 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应考虑的因素、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

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包括中小修理和改扩建的核算;

5. 固定资产的清理,包括出售与报废的核算;

6. 固定资产的减值及报表列示

(八) 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

1. 无形资产的性质、分类;

2. 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及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报表列示方法;

3.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出租、后续计量、转换、处置等会计处理。

(九)流动负债

1. 流动负债的性质、分类、入账价值的确认;

2. 短期借款的核算(取得、利息费用计算、偿还);

3.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

4.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短期薪酬的核算(包括三险一金、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带薪缺勤、非货币性福利等),离职后福利的核算、辞退福利的核算;

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包括会计科目及专栏的设置,进项税额与待抵扣进项税额,贷认证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与销项税额抵减,待转销项税额,出口退税及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增值税减免税款,金融服务应交增值税,当月应交增值税与实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与转出多交增值税,简易计税,代扣代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项目的报表列示;

6. 应交消费税和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7. 其他应付款与预收账款

(十) 非流动负债

1. 非流动负债的性质与种类;

2. 长期借款的性质与核算内容,账务处理;

3. 应付债券的性质与分类,债权发行价格的确定,市场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应付债券入账金额的确定,会计科目的设置,债权发行的账务处理,摊余成本与利息费用的确定及账务处理;

4. 可转换债权的性质,发行、转换及偿付的的账务处理;

(十一) 所有者权益

1. 所有者权益性质,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2. 实收资本(或股本)与其他权益工具的核算;

3. 资本公积中资本(或股本)溢价的原因及账务处理,股份支付的性质、分类及账务处理;

4. 其他综合收益的含义、种类及账务处理;

5. 库存股的含义、形成原因及账务处理,报表列示方法;

6. 留存收益的范围及账务处理。

(十二) 收入、费用与利润

1. 收入、费用、利润的含义与构成;

2. 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包括营业收入的分类、营业收入确认的条件、确认的时间、计量原则,营业收入确认的五步法;

3. 销售商品或出售原材料的一般业务,销售商品的特殊业务,提供服务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的计算与结转;

4. 净利润的核算(包括表结法和账结法),利润分配的核算。

(十三) 财务报表

1. 财务报表的意义、构成及编制要求;

2. 资产负债表的性质、作用、分类,排列方法与格式,编制方法;

3. 利润表的性质、作用、格式、编制方法;

4. 综合收益的性质、列报方法;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性质、作用与格式;

6. 现金流量表的性质与作用,编制基础,现金流量的分类,编制方法;

7. 会计报表附注的性质、作用、主要内容。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戴德明、林刚、赵西卜主编,财务会计学(第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 戴德明、林刚、赵西卜主编,财务会计学(第11版)学习指导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管理会计(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理解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概念和职能

2.掌握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

3.掌握预测分析的意义,基本原则和经营预测的程序

4. 掌握短期经营方法的应用程序、内容和方法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经营决策相关内容

5. 掌握投资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各种评价标准,掌握运用现金流量分析进行投资决策,了解并灵活运用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6. 了解预算的发展历史及作用,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程序及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及作用。

7.了解标准成本的制定,掌握各种成本差异的计算,理解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成本差异的计算。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 120分钟

2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

四、考查要点

1.管理会计概述。管理会计的定义,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成本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保本分析与保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

3.经营预测分析。经营预测概述,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

4.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产品功能成本决策,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生产组织优化决策,生产组织决策,定价决策。

5.长期投资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的特征和程序,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决策指标,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应用。

6.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的构成,全面预算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程序,全面预算的编制,战略性全面预算。

7.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分析,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五、主要参考书目

2. 单昭祥、韩冰编著,新编管理会计学辅导与练习(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技术经济学”考试大纲

说明:“技术经济学”考试适用于报考“电力经济与管理(自设专业)”和“工程管理(专硕)”同等学力人员加试考试,总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50分。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技术经济学概述:了解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方法及特点。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经济效果及其评价:了解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表示形式、评价标准及分类,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概念、分类(包括有用效果指标、劳动消耗指标、综合经济效果指标)。理解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及可比性原则。掌握经济效果评价的四大要素(包括投资、成本费用、财务收益、税金)的相关概念、构成及估算方法。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来源及其衡量尺度,利息、利率、复利、单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基本概念。理解现金流量、资金等值计算、现值、终值、年金的基本概念。掌握现金流量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和绘图法),资金等值计算的公式、符号以及等值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术经济确定性评价方法:了解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概念,时间型指标、价值型指标以及效率型指标的概念。掌握时间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价值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和费用年值),效率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了解其他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包括增量内部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理解多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思想、项目备选方案分类及评价方法。掌握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和寿命期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

技术经济不确定评价方法:了解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目的和意义。理解敏感性分析法(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双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步骤及分析方法。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指标、计算方法(包括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解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必要性、作用、可行性研究的阶段、程序及要求。掌握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市场需求预测的内容、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生产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了解工艺及设备选型、厂址选择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理解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投资项目评价:了解财务评价的含义、作用、程序、主要指标及方法,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报表及编制。了解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以及后评价的含义、作用、内容、指标、方法及区别与联系。

设备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了解设备选择技术经济分析的含义、实质、概念。理解设备磨损、补偿及设备折旧的概念、分类,设备寿命的概念(包括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掌握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理解设备大修理设备更新、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方法。了解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型分析方法。

价值工程:了解价值工程的产生于发展。理解价值工程、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掌握价值工程工作程序。理解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原则、方法,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评价含义与方法,方案创造的原则与方法。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 120分钟

2、技术经济学试题类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

四、考查要点

() 技术经济学概述

1. 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2.?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方法及特点

3.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 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1.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表示形式、评价标准及分类;

2. 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概念、分类,有用效果指标、劳动消耗指标、综合经济效果指标的概念和分类

3.?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及可比性原则

4. 投资、成本费用、财务收益、税金四大经济效果评价的要素的相关概念、构成及估算方法

()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

1.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来源及其衡量尺度,利息、利率、复利、单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基本概念;

2. 现金流量、资金等值计算、现值、终值、年金的基本概念

3. 现金流量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和绘图法; 4. 资金等值计算的公式、符号以及等值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 技术经济确定性评价方法|1.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概念,时间型指标、价值型指标以及效率型指标的概念

2. 时间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3. 价值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净年值法、费用现值法和费用年值法

4. 效率型指标的计算及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率法、内部收益率法、外部收益率法

5. 了解其他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包括增量内部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

6. 多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思想、项目备选方案分类及评价方法

7. 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和寿命期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方法。

() 技术经济不确定评价方法

1.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敏感性分析法,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双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及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法

3.概率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步骤及分析方法

4.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指标、计算方法,包括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必要性、作用、可行性研究的阶段、程序及要求;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市场需求预测的内容、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生产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3.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工艺及设备选型、厂址选择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4.投资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 投资项目评价

1.财务评价的含义、作用、程序、主要指标及方法,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报表及编制

2.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以及后评价的含义、作用、内容、指标、方法及区别与联系

() 设备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

1.设备选择技术经济分析的含义、实质、概念

2.设备磨损、补偿及设备折旧的概念、分类,设备寿命的概念(包括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

3.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

4.设备大修理设备更新、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方法

5.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型分析方法

() 价值工程1.价值工程的产生于发展。理解价值工程、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2.价值工程工作程序

3.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原则、方法,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评价含义与方法,方案创造的原则与方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祝爱民,侯强,于丽娟主编,技术经济学(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吴添祖等主编,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市场营销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掌握市场及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明确市场营销学科的发展,理解市场营销哲学观念的发展以及贯彻。

2.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及企业对策。

3.掌握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理解不同购买情况下的决策参与者与决策过程。

4.掌握市场细分的理论与标准、目标市场战略及市场定位的方法与战略,明确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及影响目标市场选择因素。

5.学会识别市场竞争者,掌握不同市场竞争地位企业的竞争战略。

6.掌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明确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的选择依据与应用。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题时间:120分钟。

2.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四、考查要点

1.市场营销导论。市场与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市场营销哲学观念及其演进,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2.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的定义、特征及构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及企业营销对策

3.消费者及组织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消费者市场的决策参与者与决策过程,组织市场的决策参与者与购买过程。

4.目标市场战略。市场细分的概念、理论依据、作用,消费者市场的细分标准,市场细分的原则,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选择条件,市场覆盖模式,市场定位的概念、方式、步骤,市场定位的战略。

5.市场地位与竞争战略。竞争者识别的方法,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利基者的界定与竞争战略

6.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明确产品整体概念、产品组合决策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特点与营销策略,掌握影响定价的因素、定价的方法和定价基本策略,掌握分销渠道的职能、类型、策略及管理,掌握促销组合的应用。

五、参考书目

1.吴健安,聂元昆主编,市场营销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了解大纲所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功能、结构和作用等。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开发策略、开发方法、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种开发方法的区别,能够正确地选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开发的步骤、开发工具和阶段性成果。

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5.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控制。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 120分钟

2.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四、考查要点

(一)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职能结构等;

2.信息的特性、信息的生命周期;

3.信息管理的原理;

4.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5.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功能、结构、分类与特点。

(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可行性分析

1.基本概念

总体规划、系统可行性分析、U/C矩阵;

2.系统调查的方法和特点;

3.总体规划的重要性、任务、规划时机、规划方法和特点;

4.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内容和结论。

(三)信息系统分析

1.基本概念

系统分析、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

2.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分析原则、系统分析的步骤;

3.结构化系统分析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及特点;

4.数据字典的建立方式、作用;

5.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与审查;

6.处理逻辑描述工具的种类、特点和适用范围;

7.系统分析工具之间的关系;

8.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

(四)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原理、任务、原则和设计策略;

2.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质量评价标准;

3.系统设计的优化;

4.系统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设计、代码设计和网络设计等;

5.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五)系统实施

1.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2.程序设计的特点、语言的选择;

3.系统测试的步骤、原则、方法、测试用例设计;

4.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步骤;

5.系统转换前的准备、转换的方式及优缺点。

(六)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1.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任务;

2.信息系统维护的种类、特点及系统维护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3.系统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1.基本概念

结构化开发方法,迭代,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策略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信息系统三种开发方法的开发步骤、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三种开发方法的区别,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等。

(八)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1.基本概念

对象、类、继承、封装、信息隐蔽、泛化、消息

2.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3.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内容;

4.用例图的构建、用例活动的描述;

5.系统动态模型设计、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九)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

1.信息资源管理

2.管理信息系统质量模型、信息系统质量影响因素、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原则、质量控制模型和质量控制措施。

五、主要参考书目

1.王欣编著,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年

2.黄梯云、李一军主编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大纲:东北电力大学2022年011经济管理学院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东北电力大学2022年考研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件: 东北电力大学2022年011经济管理学院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docx

快给朋友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m.nutnow-lb.com/dagang/109679.html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