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 院校资讯 > 考研大纲 >

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考研考试大纲:831气象学与气候学

网络 213 2024-11-15 13:56:01

考研大纲包含了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形式、要求、范围、试卷结构等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2025考研的学子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考研考试大纲:831气象学与气候学 ”的相关内容,祝您考研顺利!

沈阳农业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31 考试科目: 气象学与气候学

本考试大纲由 (单位)于 日通过。

一、考试性质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沈阳农业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 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能达到的 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气象学与气候学学科基础 理论的素质,并有利于其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择优选 拔。

二、考查目标

本科目分为气象学和气候学两部分。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研究的大气现象是及其状态的形成原 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气象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对大气的基本状况和大气中的主要物理过程有较为全面 的认识。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的气候特征,气候系统特点及各种物理 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气候系统的热力过程、水分过程及动力 过程,掌握气候形成的规律及各圈层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掌握气候 变化的基本特点,了解和解释不同地区气候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了解

气候变化的成因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途径和基本效应。关注气候 研究现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气候系统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物理定律, 太阳辐射基本特点、气候系统能量过程、水分过程、大气系统的平均 状态、海-气相互作用和陆-气相互作用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 候的评价指标及气候分类,气候变化特点及成因,人类活动对气候影 响的途径和后果。

三、适用范围

沈阳农业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气象学部分 75 分,气候学部分 75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试卷内容结构

各章考题所占的比例大致如下:

气象学部分

绪论 5%

大气概论 10%

大气静力学 20%

大气动力学基础 20%

大气中的辐射与传输 20%

大气热力学基础 15%

大气中的水分 10%

气候学部分

绪论 4%

气候系统 5% 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 15% 气候系统的水分循环 8%

大气系统的平均状态 20% 海-气相互作用 15%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7% 气候综合指标 7% 气候变化 4%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15%

三)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比例

气象学部分

名词解释 15%

填空题 10%

简答题 40%

计算题 20%

论述题 15%

气候学部分

名词解释 21.3%

填空题 26.7%

简答题 40.0%

论述题 12.0%

五、考查内容

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掌握气象学的概念,了解气象学的分支、气象学的发展过程及气 象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意义。

第二章 大气概论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 掌握干空气、湿空气和水汽的状态方程,主要气象要素的表示方法及 单位。

1. 大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所占比例。

2. 大气的结构:大气的垂直分层。

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降水、蒸发、 日照、 水平能见度。

4. 大气的基本性质:干空气、湿空气和水汽的状态方程,虚温。 第三章 大气静力学

了解重力的形成及影响重力的因素,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日变 化和年变化;理解连续方程的物理意义,气压的空间分布的几种基本 型式,影响气压局地变化的几种原因;掌握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形 式及其物理意义,重力位势的概念和意义,单位气压高度差及其应用, 几种典型的压高公式及其应用。

1. 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重力,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气压垂 直梯度,单位气压高度差及其应用。

2. 压高公式:几种典型的压高公式,压高公式的应用。

3. 重力位势:重力位势和位势米,等压面的位势高度。

4.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局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气压的周 期性变化——日变化和年变化。

5. 气压的空间分布:等高面图和等压面图,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温压场的配置关系。

第四章 大气动力学基础

了解局地环流——海陆风和山谷风,季风环流,摩擦层中风的状 况;理解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掌握作用于空气的力和大 气运动基本方程, 自由大气中的风。

1. 大气运动方程:作用于空气的力,大气运动方程。

2. 自由大气中的风:地转风和梯度风, 白贝罗风压定律。

3. 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及其应用。

4. 摩擦层中的风:摩擦力对空气水平运动的影响,摩擦层中风 随高度的变化。

第五章 大气中的辐射与传输

了解昼夜和四季的形成,天球坐标和太阳可照时间,太阳辐射的 光谱成分,全球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理解太阳常数,度量辐射能和 表征辐射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地面有 效辐射;掌握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日总量的计 算,平衡辐射的基本定律。

1. 太阳和地球:太阳、地球及日地关系,昼夜和四季。

2. 太阳高度角和可照时间:天球坐标系,太阳高度角和日出 落时间的计算。

3. 辐射的基本知识: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能的度量,表征辐 射性质的基本概念,平衡辐射的基本定律。

4. 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的传输: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大 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减,太阳直接辐射在大气中 减弱的一般规律,大气质量数及计算,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5. 地—气系统的长波辐射:地球的长波辐射性质,大气逆辐射 和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章 大气热力学基础

了解热对流的简单预计,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几种过程,影响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变化因子,气温日、年变化的特点,下垫面温度的 变化;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三种应用形式,饱和湿空气的 绝热过程,对流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利用温度—对数压力图解分析气 层不稳定能量,逆温的形成和种类;掌握干空气与未饱和湿空气的绝 热过程,干绝热直减率和几种特征温湿度参量的概念,抬升凝结高度,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的结构和应用,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据。

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形 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形式。

2. 干空气与未饱和湿空气的绝热过程:气块的概念和基本假定, 干空气与未饱和湿空气的热流入量方程,干绝热方程,干绝热直减率 和干绝热线,位温与熵,抬升凝结高度。

3. 饱和湿空气的绝热过程:可逆湿绝热过程和假绝热过程,湿 绝热方程,湿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线,焚风,假相当位温和假湿球位 温。

4.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及其应用:温度—对数压力图解的结构,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的应用。

5.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定方法:基本判别式,未饱和湿空气的 稳定度判据,饱和湿空气的稳定度判据。

6. 对流和不稳定能量:对流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利用温度—对 数压力图解分析气层不稳定能量,不稳定能量与上升气块的湿度和起

始高度的关系,热对流的简单预计,湍流混合作用对气层稳定度的影 响,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其他因子,几种不稳定的区别。

7. 下垫面温度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变化的因子,地面温度的 日变化和年变化,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水面温度的日、年变化。

8. 大气中的温度:大气温度的局地变化,大气边界层温度的变 化, 自由大气中气温的变化,逆温。

第七章 大气中的水分

理解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降水的成因及种类;掌握饱和 水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冰晶效应,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1. 蒸发和凝结:水相变化和潜热,饱和水汽压与温度、蒸发面 曲率、溶液浓度、电荷的关系,冰晶效应。

2. 地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露、霜、雾凇、雨凇、雾、云。

3. 降水:降水的概念、形态及种类,降水的成因。

气候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通过绪言的学习,掌握气候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掌握气候学的 发展历程,了解气候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了解现代气候学和传统 气候学的区别及现代气候学的任务。

1.气候的概念:气候的概念。

2.当代气候学与经典气候学:当代气候学与经典气候学的区别。

3.气候的发展历史:古典气候学阶段,地理气候学阶段,天气 气候学阶段,动力气候学阶段,现代气候学阶段。

4.现代气候学的任务:气候时间分布,气候形成和气候变化的 影响因子,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气候理论和人类生活相联系。

第二章 气候系统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气候学的概念;掌握气候系统的组成,了解 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主要的过程;掌握气候系统和天气系统的差别; 掌握气候系统的基本特征。

1.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系统的定义;气候系统各圈层的特点 及主要过程。

2.气候系统的物理、化学过程:气候系统的特点;气候系统与 天气系统的差别;辐射过程;云过程;陆面过程;海洋过程;冰雪圈 过程;气溶胶过程;CO2 过程;痕量气体的物理、化学过程。

3.气候系统的基本特征:气候系统的属性;反馈性;敏感性; 气候系统的可预报性。

第三章 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表面、大气、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过程、 计算方法各分量的气候学意义,掌握辐射分布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掌握地表面、大气、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文辐射: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 辐射能计算的几个参量;大气上界的天文辐射。

2.气候系统的辐射平衡:辐射平衡方程;地表辐射收支各分量 的时空分布。

3.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地表的热量平衡;地表与大气间的湍 流热交换;地表面的蒸发耗热量;地表面与下层土壤(或水层)之间 的热交换;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4.全球能量平衡:能量的经向输送;全球能量平衡。 第四章 气候系统的水分循环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表面、大气、地气系统的水分平衡过程、 各分量的气候学意义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1.基本概念:气候系统中的水;水分循环。

2.大气中的水分:大气中的含水量;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分布;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3.降水:年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全球雨带随季节的移动;我 国年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4.径流:径流及其形成;径流的特征量及其计算方法;径流的 时间变化;我国的径流分布。

5.气候系统的水量平衡:地表的水分平衡;大气中的水分平衡。 第五章 大气系统的平均状态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大气平均温压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全 球范围内永久性活动中心和非永久性活动中心的时空分布及对气候 的影响;掌握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我国雨带的季节进退之间的 关系,掌握东亚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了解季风的定义标准和世界 上的季风分布;掌握我国冷冬、暖冬、雨涝和干旱的气候学成因,了 解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环流的定义;大气环流的尺度。

2.平均温度结构:全球温度分布;温度垂直结构。

3.大气环流的多年平均状态:大气环流平均场;气团与气候学 锋。

4.季风:季风的定义;季风的形成;东亚季风的形成因素;季 风的成员;季风的建立和爆发;东亚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世界季 风的分布。

5.大气环流异常对气候的影响:表征环流异常的指数;大气环 流异常与旱涝;大气环流异常与气温异常。

第六章 海气相互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海洋和大气的相互 作用机制;掌握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气候异常的形成原因;掌握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重要性的表现。

2.海洋洋流与热量输送:世界海洋洋流;海洋环流的热量输送;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3.海气能量交换:海气能量转换的物理过程;海气界面的辐射 平衡;海面上的热量交换。

4.热带海洋对气候的影响:热带海洋的突出贡献;南方涛动; 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热带海洋异常与全球气候变化。

5.海陆物理特性的差异:海陆面积的差异;辐射特性的差异; 热量输送的差异;向下热量输送的差异;摩擦阻力的差异。

6.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环流的影响;海陆分布 对气温的影响;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第七章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形对辐射、温度、气流、降水的影响;了 解地形对大气湿度的影响;掌握山脉的屏障作用对气候的影响;通过 掌握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机制,了解农业中如何利用地形,达到趋利避 害的目的。

1.地形对辐射的影响:海拔高度对总辐射的影响;海拔高度对 地面辐射收支的影响。

2.地形对温度的影响: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山区逆温;地 形对温度日变化、年变化的影响。

3.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效应;地形的热力效 应。

4.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脉迎风和背风坡对降水的影响;山地 降水的垂直分布特征;山区夜雨。

5.地形对大气湿度的影响:地形对绝对湿度的影响;地形对相 对湿度的影响;地形对云雾的影响。

6.山脉的屏障作用及垂直气候带:山脉对气候的屏障作用;大 地形的垂直气候带。

第八章 气候综合指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气候指标、气候指数的定义和一些常用的 气候指数;掌握气候分类方法;

1.气候指标:气候指标的定义

2.气候指数:气候指数的定义和一些常用的气候指数

3.气候分类方法:实验分类法,成因分类法,理论分类法,数 值分类法。

第九章 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3.近百年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变化:近百年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变 化特征。

4.极端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的变化特征。 第十章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同时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气候本身的变化规律。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改变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成 分改变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与能源;气候与水资源; 气候与粮食;全球沙漠化。

六、参考书目

气象学

1.《气象学》,徐祝龄主编,气象出版社,1994

2.《气象学》,陈佑淑、蒋瑞宾编,气象出版社,1989 3.《大气物理学》,盛裴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气象学与气候学》,黄润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5.《气象学》,许世年主编,气象出版社,1983

气候学

1.《气候学》,任传友等编著,沈阳农业大学校内自编教材,2010

2.《气候学教程》,高国栋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6

3.《气候学》,缪启龙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5

4.《现代气候学研究进展》,王绍武主编,气象出版社,2001

5.《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李淑贞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2

6.《现代气候学概论》,王绍武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考研考试大纲:831气象学与气候学 ”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2025年考试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件: 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考研自命题科目 831气象学与气候学 考试大纲.docx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m.nutnow-lb.com/dagang/171160.html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