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 院校资讯 > 考研大纲 >

赣南师范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010 生命科学学院-2025《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

网络 262 2024-11-28 17:50:01

考研大纲包含了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形式、要求、范围、试卷结构等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2025考研的学子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赣南师范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010 生命科学学院-2025《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祝您考研成功!

《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 简答题、论述题

课程考试内容与要求

《植物学》部分

绪论

[本章重点] 认识植物界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本章难点] 生物的分界与植物的界定,物种概念

植物学的萌芽和兴起

二、生物分界与分类阶元

三、植物多样性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四、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第一章 植物细胞

[本章重点] 植物细胞的 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本章难点] 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及植物体生长、发育概念的把握,以及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大小形状

.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

二.减数分裂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植物组织

[本章重点]植物的组织类型

[本章难点] 植物不同组织之间的区别,各自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节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系统和维管组织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本章重点]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难点]根茎叶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双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叶的区别。

第一节 根

一.根的功能

二.根根系

三.根尖的结构与发育

四.根的初生结构

五.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七.根瘤和菌根

八.特化的根

第二节 茎

一.茎的功能

二.茎的形态

三.茎结构与发育

四.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六.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七.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八.特化的茎

第三节 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形态

三.叶的起源和发育

四.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

六.叶的衰老与落叶

七.特化的叶

第四节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课程思政)

一.根与茎的联系

二.茎与分枝及叶的联系

三.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章 生殖器官——花

[本章重点]植物的繁殖类型,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有性生殖过程

[本章难点]不同类型花结构的区别与联系;花程式;雌蕊的发育过程与内在变化;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节 花

一.花的形态与结构

二.花序

三.花芽分化

雄蕊的发育和结构

一.花药的发育

二.花粉粒的发育

三.花粉粒的形态及内含物

雌蕊的发育

一.胚珠的发育

二.胚囊的形成

节 开花传粉

一.开花

二.传粉

第五节 受精作用

一.花粉粒的萌发与生长

二.双受精作用

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

一.种子

二.果实

三.果实和种子传播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藻类(略)

菌物(略)

地衣(略)

苔藓(略)

蕨类植物

[本章重点] 真蕨亚门植物的形态结构,各亚门的区别与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与世代交替

[本章难点]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与世代交替,各亚门的区别

第一节 维管植物的概念与中柱的类型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石松纲

第四节 水龙骨纲

第五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第十章 裸子植物

[本章重点]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松柏纲的生活史,裸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本章难点]裸子植物与蕨类、被子植物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 种子植物概论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

[本章重点]被子植物各代表类群的特征,被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本章难点]被子植物各代表类群的特征与识别。

第一节 被子植物概述

第二节 被子植物(一)基部类

第三节 被子植物(二)木兰类

第四节 被子植物(三)金粟兰类

第五节 被子植物(四)单子叶类

第六节 被子植物(五)金鱼藻类

第七节 被子植物(六)真双子叶类

第八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十二章 植物系统学概要及其发展动态

[本章重点]现代分子生物学在植物系统学中的应用

[本章难点]分子系统学的原理。

第一节 植物的系统发育

第二节 植物系统学的发展动态简介

参考书目

1.廖文波等,2020.《植物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强胜,2017.《植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马炜梁,2022,植物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部分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水分子的结构

二、水与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理化性质

三、植物的含水量

四、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五、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势的概念

二、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

三、水的移动

四、植物细胞的吸水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二、根系吸水的机理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方式和指标

二、气孔蒸腾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第五节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机制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二、作物的需水规律

三、灌溉指标

四、灌溉方式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四、元素的重复利用与作物的缺素诊断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一) 被动吸收

(二)主动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一、 植物体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二、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三、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四、 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第四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一、氮的同化

二、硫的同化

三、磷的同化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的需肥规律

二、施肥的指标

三、发挥肥效的措施

第六节 植物的无土栽培

一、无土栽培的种类和设施

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三、无土栽培的优点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二、光合色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第四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

二、影响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光合速率的外在因素

第五节 光合效率和作物生产

一、光能利用率

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途径

一、 糖酵解

二、 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三、 三羧酸循环

四、 磷酸戊糖途径

五、乙醛酸循环

六、乙醇酸氧化途径

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一、电子传递

二、氧化磷酸化

三、末端氧化系统

第四节 呼吸代谢的调控

一、能荷调节

二、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

三、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四、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五、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第五节 呼吸作用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一、 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 影响呼吸作用的内部因素

三、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部因素

第六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一、呼吸作用与栽培管理

二、呼吸作用与种子储藏

三、呼吸作用与果蔬储藏

第五章 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第一节 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第二节 萜类

第三节 酚类

第四节 含氮次生化合物

第五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系统

一、短距离运输系统

二、长距离运输系统

第二节 韧皮部的物质运输

一、韧皮部中的运输物质

二、同化物的运输方向和运输量

第三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一、韧皮部装载

二、韧皮部运输

三、韧皮部卸出

第四节 同化物的配置

一、光合细胞中同化物的配置

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配置

第五节 同化物的分配及其控制

一、源库特点和相互关系

二、同化物的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第七章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一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一、信号的概念和类型

二、受体的概念和类型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一、信号感知和跨膜转换

二、胞内信号转导

三、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第三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事例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生长物质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 生长素

一、 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

二、 生长素的分布和代谢

三、 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四、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和种类

二、赤霉素生物合成和运输

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四、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二、细胞分裂素的运输和代谢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和结构特点

二、脱落酸的分布和代谢

三、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四、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 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合结构特点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和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七节 油菜素内酯

一、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和种类

二、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和分布

三、油菜素内脂的生理效应

四、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

第八节 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一、茉莉酸类

二、水杨酸

三、多胺

四、其他

第九节 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植物生长调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第九章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第一节 光敏色素与光形态建成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与分布

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和光化学转换

三、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四、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蓝光受体和蓝光反应

一、蓝光受体

二、蓝光反应

三、紫外光反应

第三节 植物的运动

一、向性运动

二、感性运动

三、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

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概念及控制

一、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二、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

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控制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分裂

二、植物细胞的生长

三、植物细胞的分化

四、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

第三节 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

二、组织培养的原理和特点

三、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四、组织培养的应用

第四节 植物体的生长与分化

一、植物胚胎发生

二、种子的萌发

三、根尖的构造和分化、

四、茎尖的构造和分化

五、叶的发生和分化

六、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第五节 植物生长分析

一、植物的生长分析

二、生长大周期与生长曲线

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四、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第六节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物理因子

二、化学因子

三、生物因子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一节 春化作用

一、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

二、春化作用的机理

三、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节 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

一、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反应类型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三、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节 花器官发育和性别表现

一、茎尖分生组织的变化

二、花器官发育所需的条件

三、花器官发育的遗传分析

四、性别分化

第四节 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

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殖与衰老生理

第一节 受精生理

一、花粉和雌蕊的构造

二、花粉的萌发及其影响因素

三、双受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种子的发育

一、胚的发育

二、胚乳的发育

三、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第三节 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一、果实的生长

二、单性结实

三、果实的成熟生理

第四节 植物的休眠

一、种子的休眠

二、芽休眠

第五节 衰老与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二、植物器官的脱落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一节 抗逆生理理论

一、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

二、逆境下植物的形态与生理变化

三、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

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

一、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

二、冷害与植物的抗冻性

第三节 植物的抗热性

一、热害及其表现

二、植物抗热性的生理基础

三、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

第四节 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

一、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

二、涝害与植物的抗涝性

第五节 植物的抗盐性

一、盐害

二、植物抗盐性的生理基础

三、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第六节 植物的抗病性与抗虫性

一、病害与植物的抗病性

二、虫害与植物的抗虫性

第七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

一、大气污染

二、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三、提高植物抗污染力与环境保护

五、参考书目

《植物生理学》第三版,熊飞、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农业生态学部分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0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述......................................... 100

一、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100

二、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 101

第二节 水循环与节水................................................................. 102

一、水循环的库存和流动特点..................................................102

二、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104

三、农业生产的水平衡...................................................... 105

四、农业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农业节水措施……… 105

第三节碳循环与低碳农业…………107

一、碳循环的库存和流动特点…107

二、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与温室效应… 108

三、农业生产活动与碳循环… …110

四、温室效应对农业的影响…… 110

五、碳足迹与低碳经济………… …112

第四节氨循环与氨效率…………113

一、氮循环的库存和流动特点… 114

二、人类对氮循环的影响和氮污染 …116

三、农业生产的氮平衡…… 118

四、提高氨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118

第五节磷循环与磷效率… 119

一、磷循环的库存和流动特点… 119

二、人类对磷循环的影响与水体富营养化…… 120

三、农业生产的磷平衡… …123

四、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124

第六节钾循环与钾资源……125

一、钾循环的库存和流动特点… ……125

二、人类对钾循环的影响… 126

三、农业生产的钾平衡… 127

第七节硫循环与酸雨… 128

一、硫循环的库存和流动特点…128

二、循环的人为干扰与酸雨对农业的影响…129

第八节污染物的流动和积累…………133

一、污染物在食物链上的浓缩作用 133

二、典型工业源污染物对农业的影响 134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169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169

一、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信息流…..169

二、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工信息流…169

三、信息的量度和生态系统进化的量度172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173

一、 农业生态系统资金流的基本构成…174

二、农业生态系统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175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175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175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178

三、自然生态系统调控机制…180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直接调控方法…181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间接调控概述184

第四节完善农业生态转型的政策法规187

一、 农业生态转型的法规体系…187

二、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外部性187

第七章 农业资源与区域环境....................................... 139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139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39

二、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和替代…140

三、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增殖…..144

四、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152

五、我国的资源问题154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输出157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57

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59

第三节资源环境的价值评估与生态足迹….162

一、资源环境的价值评估….162

二、生态足迹…..165

第八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 295

农业主要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300

一、原始农业与生态的关系298

二、传统农业与生态的关系… 300

三、工业化农业与生态的关系 …301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及其生态关系取向301

第二节 传统农业. 302

一、传统农业的结构与功能 ….302

二、我国传统农业的经验…… …304

三、传统农业文明的保护…308

四、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出路..310

我国农业的工业化进程… 318

一、 我国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增长…. 325

二、我国农业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331

第四节 农业替代模式的早期探索.333

一、自然农业的探索.334

二、生态农业的实践.334

三、有机农业的发展.335

第五节联合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336

一、确立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337

二、制定具体原则与实施方法…….. 338

三、各国农业的生态转型概况.. 344

第九章 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体系....................................... 295

第一节生态农业模式概述….198

一、景观生态规划…200

二、循环系统建设….201

三、生物关系重建…202

第二节生态系统循环体系的构建…216

一、农田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 216

二、种养之间形成的循环体系………219

三、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体系… 221

四、城乡间的物质循环利用 …221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关系组建……223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受到的威胁….223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31

三、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238

第四节农业外部关系调整与生态农业技术体系..259

一、农业外部关系调整.259

二、生态农业技术体系.260

第五节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增殖……264

一、农业资源节约技术 …264

二、农业资源替代技术.268

三、农业资源增殖技术.274

第六节农业环境的保护与受损环境修复… 277

一、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277

二、养殖业污染处理技术..281

三、农田排水处理技术……284

四、水土流失治理技术 287

五、植被恢复技术 289

六、退化环境修复技术…291

参考书目

《农业生态学》第三版,骆世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赣南师范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010 生命科学学院-2025《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赣南师范大学2025年研究生考试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附件: 赣南师范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010 生命科学学院-2025《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docx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m.nutnow-lb.com/dagang/172685.html
相关问答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