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纲包含了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形式、要求、范围、试卷结构等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2025考研的学子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科目代码:334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基本要求: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与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以及新闻与 传播学的常见研究范式,唯物辩证地认识人类社会信息传 播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规律,了解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结合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演变,善于运用新闻与传播 学的理论工具去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适用范围: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我 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三个方向:数字文化创意与传播、 智能舆情分析与管理、智能传播与数字治理)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
二、题型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题结构
主要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 例/材料分析题、创意策划/方案设计、综合写作(导语、 消息、新闻评论等) 以及其他实务题目。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客体
1.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2.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3.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
(二)新闻发现与选题策划
1.新闻发现的意义、 目标与依据、过程与方法
2.新闻选题的内涵、作用与确定 3.采访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三)新闻采访的类型与准备
1.新闻采访的主要类型 2.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 四)新闻采访的实施与方法
1.新闻采访的具体实施
2.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
(五)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1.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2.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3.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4.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六)各类新闻文体写作
1.消息写作 2.通讯写作
3.深度报道的写作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二部分:新闻编辑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与原则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 2.新闻编辑工作的原则
(二)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与能力
1.新闻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 2.新闻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
(三)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
1.新闻媒介定位的意义和内容
2.影响新闻媒介定位的主要因素
第 3 页 共 10 页
3.新闻编辑方针 4.新闻产品设计
( 四)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1.新闻报道策划及其主要类型
2.新闻报道的选题决策
3.新闻报道策划方案的设计 4.新闻报道的实施与调控
(五)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辑
1.新闻稿件选择的意义与方法 2.新闻稿件的编辑方法
3.新闻稿件配置的意义与方法 4.新闻差错的“更正 ”
(六)新闻标题制作
1.新闻标题的功能、结构与种类
2.新闻标题的内容选择 3.新闻标题的立场态度 4.新闻标题的表达形式
第三部分: 网络传播概论
(一) 网络媒介的演化
1.连接的进化及其驱动的网络媒介升级
2.传播渠道的变迁及其引发的模式变革
第 4 页 共 10 页
3.网络时代媒介观的多元化与媒介的新体现
(二) 网络重构的传播
1.可供性视角下网络推动的传播变化 2.网络驱动的传播形态与要素变革
(三) 网络传播形式的流变
1.网站传播:大众传播的延续
2.论坛:“古老 ”、封闭的社会化媒体 3.博客: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舞台
4.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统 5.SNS:小世界的映射
6.微博:大众传播的社交化
7.App:移动时代的新 “ 门户 ” 8.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9.视频社交平台: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的互动
10.生活分享类社交平台:消费的媒介化与社会化
( 四) 网络传播的多重策略
1.社交化策略 2.移动化策略 3.视频化策略 4.融合化策略
5.数据化与可视化报道策略
(五)智能时代与智能传播走向
1.机器作为传播主体:智能传播的核心特征 2.智媒:智能传播引发的行业性变革
3.智媒化生存:智能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六) 网络传播与网络空间中的人
1.数字化与数据化的人
2.节点化的人
3.媒介化的人
4.赛博格化的人
(七) 网络传播建构的关系
1.人与媒介及内容的关系深化
2.网络推动下人与人的关系运动 3.人与机器新关系带来的挑战
(八) 网络时代的传媒生态
1.媒介融合:传媒生态变革的多层面表现
2.破壁、开放与漂移: 网络时代新闻业的特征
3.冲突、沟通、对话: 网络时代的公共传播系统 4.网络公共传播中的典型现象
5.无边界时代传媒业专业性的重塑
(九) 网络重塑的文化
1.网络文化概述
2.网络中的亚文化人群 3.网络孕育的典型文化
(十) 网络时代新的社会特征
1.网络社会与互联网社会
2.平台社会 3.算法社会
4.元宇宙构想与虚实相融的社会
第四部分:媒体创意与策划
(一)创意的原理与方法
1.创意的原理
2.创意的基本方法
(二)策划的原理与方法
1.策划的原理
2.策划的基本方法
(三)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1.媒介与媒体
2.媒体革命:从新媒体到自媒体 3.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 四)传统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1.图书的创意与策划 2.报刊的创意与策划 3.广播的创意与策划 4.电视的创意与策划
(五)新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1.网站的创意与策划
2.手机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3.流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4. 自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5.社交媒体的创意与策划
四、参考书目
序号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时间(第
X
版) |
1 | 新闻采访与
写作 | 《新闻采访与写
作》编写组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2019
年(第
1
版) |
2 | 新闻编辑
(第
2
版) | 《新闻编辑》编写
组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2019
年(第
2
版) |
3 | 网络传播概论(第 5
版) | 彭兰 |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 2023
年(第
5
版) |
4 | 媒体创意与策划 (第
4
版) | 陈勤 | 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 | 2022
年(第
4
版) |
(一)《新闻采访与写作》
本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对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新闻采 访原则、记者职责与修养、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写作原 则等方面,也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作用,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马工程 ”教材的特点。
教材层次清晰, 内容丰富充实,案例鲜活有代表性,
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点及规律,既注重 宏观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也注重微观的实用性和技巧性。 教材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与时俱进,注重与当今新闻界 的实际接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除了详细介绍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方法外,还专门介 绍了当今最流行的网络新闻写作和融合报道,以及国外最 前沿的新闻报道生产机制与形态,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二)《新闻编辑》(第 2 版)
本教材是修订版。全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闻工作 实践,不仅系统地论述了新闻编辑的历史发展、新闻编辑 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对媒介定位、编辑方针、新闻编 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 稿件的选择和编辑、标题制作、图片编辑、版面设计等新 闻编辑业务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阐述。教材还积极吸 收媒介融合的最新发展成果,对多媒体新闻编辑与互动管 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本书逻辑结构清晰,论述严谨, 资料丰富,文字精炼,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理论指导 性、可读性和操作性。
(三)《网络传播概论》(第 5 版)
《网络传播概论》是国内出版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 络传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动了国内新闻院系的网络传播
教学。第 5 版立足智能化媒体时代,密切关注智能时代、 算法社会,分析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网络传播的各 种潜在影响,对网络传播中的新现象、新手段与新思维进 行了介绍与分析,重点补充了“ 网络传播与网络空间中的 人 ”“网络时代的传媒生态 ”“网络重塑的文化 ”以及“ 网 络时代新的社会特征 ”等新内容。与前四版相比,第 5 版 在结构上有很大调整,理论与实务问题相互融合,在结构 上去除了界限。全书不再以传统的传播理论为基本框架, 而是沿着“媒介—传播—人—关系—社会 ”这样的线索构 架全篇,这也是作者认为的网络技术对现实产生作用的基 本线索之一。
(四)《媒体创意与策划》(第 4 版)
本书在论述创意、策划、媒体创意与策划相关内容的 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站、手 机媒体、流媒体、户外媒体、 自媒体、社交媒体等传统媒 体与新媒体的创意与策划。教材附有丰富详实的案例,具 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梳理了当下社交媒体的类型, 分析其特点和优劣势,从而总结社交媒体创意策划的要点, 以适应当今媒体的发展现状。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5年考研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