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病与职业中毒基本概念和诊断原则;
2. 常见职业中毒、职业性肺部疾病、物理因素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刺激性、窒息性气体,铅、苯、汞、锰、砷、镉、农药、尘肺、高温、电离辐射、噪声振动);
3.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4. 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监督);
5. 职业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二)环境卫生学
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健康生态系统,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等主要内容,熟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急、慢性危害,远期危害,三致,公害病等,掌握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2. 常见的环境卫生问题,环境因素的变化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饮用水、空气、地质和土壤公共场所、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居住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其意义;
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城乡规划卫生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方法和重要意义。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2. 特定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社区营养、临床营养及分子营养学等;
3. 食品污染与预防;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与预防;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四)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1.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身体发育、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2. 儿童少年神经心理行为偏离、儿童伤害、儿童少年常见病、儿童少年慢性病;
3. 教育过程卫生、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卫生;
4. 儿童各龄保健、儿童早期发展;
5. 妇女生命各阶段生殖健康问题与保健。
(五)流行病学
1. 疾病监测与三级预防;
2.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原理、特点、目的和主要用途,及研究设计的主要要点、原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3. 筛检的概念、原则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4.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及其评价;
(六)卫生统计学
1. 统计学基本概念(研究单位、研究因素、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抽样误差和概率判断、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回归与相关);
2. 数值变量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单变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正态性检验;
3. 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4. 等级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5. 常用的单变量统计学方法(包括数值、分类和等级资料)。
(七)卫生检验学
(一)空气理化检验部分
1. 空气污染物浓度换算、表示方法;
2. 采样效率鉴定、影响因数,最小采气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流量计的原理、分类、校正原理与方法;
3. 质量控制图的编制、运用、质量控制基础实验和常用术语,标准气体配制方法,采样质量保证;
4. 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测定原理与方法;
5. 锰、二氧化硫、氧化氮、氟及其化合物测定原理与方法;
6. 苯、甲苯、二甲苯、苯并(a)芘、甲醛测定原理与方法。
(二)食品理化检验部分
1.食品样品采样、保存和常规处理方法;
2.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甜味剂、防腐剂、兽药残留、真菌毒素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 铅、砷、汞、镉、N-亚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4. 农药残留的提取净化、浓缩、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免疫学检验部分
1.抗原、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2. 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等经典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 荧光、酶、放射免疫技术、金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4.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四)细菌学检验部分
1.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2. 细菌鉴定、分型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3. 常见致病性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检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