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社会工作原理的考查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社 会工作与社会学基础学科知识的水平,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 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 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素质, 并有利于我校根据测试结果择优选拔。
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 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占主要部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 作的产生背景、社会功能、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 本概念、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 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 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 法。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 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3.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分配
总体分值分配: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约 120 分;社会学基础知识约 30 分。 具体题型分值分配:
名词解释,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5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 论述题,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材料分析题,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 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 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 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 4.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1.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3.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建构 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
2.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3.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
(四)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
1.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2.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
3.青少年发展与社会环境 4.成人发展与社会环境
5.老人发展与社会环境
(五)社会工作过程
1.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2.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六)社会工作教育
1.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意义 2.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
3.社会工作本土化
(七)其他与社会工作发展相关的热点议题 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 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功能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学的功能
(二)社会
1.社会及其构成
2.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三)人的社会化
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 2.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 3.社会角色
(四)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社会互动的理论
(五)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类型 2.初级社会群体
3.社会群体的变迁
(六)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类型 2.社会组织的结构
3.社会组织管理
(七)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社会制度的功能
(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2.社会分层的概念、功能与理论 3.社会流动
(九)社区
1.社区的概念与要素
2.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3.城市化
(十)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涵义及特点
2.社会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3.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十一)越轨与社会控制
1.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2.社会控制的概念、类型
3.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越轨行为与社会治理
(十二)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1.社会保障 2.社会政策
3.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政策
(十三)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2.社会变迁的理论
3.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四)社会的现代化
1. “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2.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3.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4. “后工业”时代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