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
森林生态学
参考书:《森林生态学》(第三版)李俊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9
一、生态学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
1 、生态学的概念
2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二、森林环境
1 、森林的概念
2 、环境与生态因子
3 、耐性定律与限制因子
三、太阳辐射
1 、太阳辐射的物理性质
2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3 、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
4 、林内的光照条件
四、温度因子
1 、温度的地理和时间变化
2 、积温
3 、温度的生态效应
4 、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5 、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危害
6 、温度与植物的分布
五、水因子
1 、水的不同形态及其重要意义
2 、水分条件与森林分布及产量的关系
3 、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
4 、森林的水分平衡
5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6 、森林经营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7 、生态用水
六、土壤因子
1 、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木的生长
2 、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林木的生长
3 、土壤有机质
4 、土壤生物
5 、森林经营与土壤
七、 大气因子
1 、 大气因子的生态作用
2 、 大气污染与森林的生态关系
3 、 风对植物的影响
4 、 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 森林的防风作用
八、 火因子
1 、火是一种生态因子
2 、林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火对土壤的影响
3 、火对水循环的影响
4 、火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的适应
5 、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 、火与森林经营
九、种群生态学
1 、种群的概念
2 、种群的特征
3 、种群的增长
4 、种群调节
5 、生态对策
6 、种群生态学对森林经营的意义
十、森林群落
1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2 、对群落的不同认识
3 、森林群落的组成
4 、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5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6 、森林群落的结构
7 、群落交错区
8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十一、群落演替
1 、群落演替的概念
2 、群落演替的原因
3 、群落演替的分类
4 、群落演替的顶级学说
5 、森林经营与演替
十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1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途径
2 、植被分类
3 、森林立地分类
十三、全球森林地理分布
1 、森林的分布规律
2 、中国森林的分布
十四、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特征
十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 、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3 、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分类
2 、地球化学循环
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 、生物化学循环
5 、碳氮磷的循环
《植物学》
参考书:《植物生理学》(第六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一、植物细胞
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细胞多样性、原核与真核细胞区别以及非细胞结构生命。
2.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原生质体、细胞质及膜系统、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叶绿体和其他细胞器的显微结构与超微 结构及它们的功能,细胞壁结构和功能。
3. 植物细胞的分裂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过程和二者的区别。
二、植物组织
1.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成 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概念。
2. 植物组织类型
植物组织类型及功能特点。
3. 植物体内维管系统
植物体维管组织、维管束以及维管系统的概念,维管束的主要类型。
三、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种子萌发与营养器官发生
种子构造以及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以及幼苗类型
2. 根
根的来源和种类与根系类型;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结构;侧根的发生;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 构;根瘤与菌根。
3.茎
茎的功能与基本形态;芽的类型及茎的分枝类型;茎尖构造与发育;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 与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木材的构造;裸子植物茎及木材特点;单子叶 植物茎构造特点。
4.叶
叶的基本形态;双子叶、单子叶及裸子植物叶的基本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叶的寿命与落叶。
5.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根、茎、叶的变态,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概念。
6.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四、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殖过程
1. 植物繁殖方式
2.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其生殖过程
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雄蕊及雌蕊的发育及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种子及果实形 成;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被子植物双受精及单性结实概念。
3.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其生殖过程
大小孢子叶球的构造及发育;雌雄配子体的构造和发育;传粉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和种 子形成。
4.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植物分类单位及植物命名
2.低等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基本特征
3. 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基本特征及生活史。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基本特征及生活史。
六、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的主要观点。
2.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术语
茎、叶、花、花序、果实形态术语 3. 植物鉴定方法
检索表及编制检索表原理。
4. 被子植物分科(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纲)
掌握常见科(杨柳科、廖科、十字花科、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堇菜科、豆科、石竹科, 报春花科、伞形科、玄参科、唇形科、紫草科、木犀科、忍冬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 等)的识别要点及代表植物。
常见科及其代表种的拉丁学名。 10~20 种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七、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植物的含水量;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3.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根系吸水;水分向上运输。 4.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气孔蒸腾;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八、植物的光合作用 1.叶绿体及其色素
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和光学特性;叶绿素的形成。
2.光合作用过程 ( Ⅰ ) :光的吸收 光反应和碳反应;原初反应。
3.光合作用过程 ( Ⅱ ) :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光系统;光合电子传递体及其功能;光合磷酸化。 4.光合作用过程 (Ⅲ) :碳同化
卡尔文循环—C3 途径;C4 途径;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光合作用的产物。 5.光呼吸
光呼吸的途径;光呼吸的生理功能;C3 、C4 与 CAM 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7.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