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研友想知道2025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各专业怎么复习?大纲是什么?请关注各院校2025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今天,考研营小编整理了“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考研 艺术研究院 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
2025年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音乐史论研究
考试科目:721 音乐学基础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三选二)
811 和声与作品分析
《音乐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统音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基本类型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一)什么是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及其因素
(四)传统音乐的分类
(五)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特征
(六)传统音乐文化特征
第二部分:民歌与歌舞
一、民歌
(一)民歌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二)民歌沿革
(三)民歌与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的关系
(四)民歌的体裁类别及其特征
(五)汉族民歌
号子(概念与功用、分类与艺术特征)
山歌(概念与功用、分类与艺术特征)
小调(概念与功用、分类与艺术特征)
(六)少数民族民歌
哈萨克族民歌
维吾尔族民歌
朝鲜族民歌等
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二、歌舞
(七)民间歌舞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八)民间歌舞的历史沿革
(九)民间歌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十)民间歌舞的特点
(十一)民间歌舞的主要结构形式
(十二)歌、舞、乐三者关系;舞对乐、歌的影响
(十三)民间歌舞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民间歌舞和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的关系
(十四)南、北少数民族歌舞的不同的特征
(十五)歌种
云南花灯
祁太秧歌
江西采茶
安徽花鼓灯、凤阳花鼓(或双跳鼓)
陕北大秧歌(或东北大秧歌)
西北二人台
第三部分:器乐
(一)什么是器乐
(二)什么是乐种
(三)历史沿革
(四)乐器分类与器乐分类
(五)独奏器乐
1.吹奏器乐
笛子
管子
唢呐
笙等
2. 擦弦(拉弦、弓弦)器乐
二胡
中胡
板胡等
3.弹弦乐类
古琴
琵琶
古筝
月琴
柳琴
扬琴等
(六)合奏器乐
弦索乐类(弦索十三套等)
丝竹乐类(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
鼓吹乐类(鲁西南鼓吹等)
吹打乐类(苏南吹打等)
锣鼓乐类
第四部分:曲艺音乐
(一)什么是曲艺?什么是曲艺音乐
(二)曲艺音乐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民歌、戏曲音乐的区关系
(三)曲艺音乐的发展脉络
(四)曲艺音乐的结构形式
(五)曲种的分类
(六)北方主要曲种
京韵大鼓
单弦牌子曲
山东琴书
河南坠子等
(七)南方主要曲种
评弹
四川清音等
第五部分:戏曲音乐
(一)概念和界说
(二)艺术特征
(三)音乐功能
(四)唱腔的表现功能和类别
(五)器乐的表现功能和类别
(六)音乐体制――板腔体与曲牌体
(七)声腔与剧种
(八)昆腔与昆曲
(九)高腔与剧种
川剧
婺剧
湘剧
赣剧等
(十)梆子腔与剧种
秦腔
河南梆子
河北梆子
山东梆子等
(十一)皮簧腔与剧种
京剧
桂剧
汉剧等
(十二)其它剧种
越剧
评剧
黄梅戏
花鼓戏
花灯戏等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沦陷区”的音乐
2.“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和声与作品分析》考试大纲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准确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以及作品分析类型的变化。
3.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分析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要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4.较简单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分析古典、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断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终止式、和弦外音等内容,并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织体类型,准确判断调内自然和弦、离调和弦以及转调中的共同和弦。
3.熟练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终止式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4.准确分析旋律及其它声部中的和弦外音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调式调性
(一)不带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二)带有近关系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第二部分:和弦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五)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阻碍进行、属功能和弦连锁进行
2.离调模进进行
(六)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构成的离调模进
第三部分:终止式类型
(一)半终止
1.正格半终止
2.变格半终止
(二)全终止
1.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2.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三)阻碍终止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第四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考试科目:722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
813 作曲技术理论综合(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三选二)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考试大纲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 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作曲技术理论综合(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三选二)》考试大纲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牢固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
2.深刻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
3.熟练通过音乐作品分析较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的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作品分析发展原则的多重结合。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4.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变体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奏鸣作品分析的分析。
5.边缘作品分析的定义、主要类型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写作四部和声习题与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为旋律配和声。在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的全部内容范围内,综合运用和声学理论及相应知识为旋律配和声。
1.准确把握旋律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旋律的作品分析结构特点,采用与之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和声连接、终止、离调、模进、近关系或远关系转调、和弦外音、变和弦、等音转调等技法,合理恰当的为旋律配置和声。
3.为旋律配置的和声要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音体系和声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终止式类型
1.半终止
①正格半终止
②变格半终止
2.全终止
①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②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③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阻碍终止
第二部分:半音体系和声
(一)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二)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离调的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三)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的连锁进行及意外进行
4.离调模进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5.离调阻碍终止
(五)变和弦
1.属和声组的变和弦
2.下属和声组的变和弦
第三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第四部分:交替大小调体系及远关系转调
(一)交替大小调的降Ⅵ级三和弦
(二)调性关系的等级、相差两个调号的转调
(三)相差三至六个调号的转调
1.经过自然三和弦的逐渐转调
2.经过和声调式三和弦的加速转调
3.经过交替大小调的降Ⅵ级三和弦以及经过那不勒斯和弦的转调
4.经过同主音主和弦的转调
(四)转调模进
(五)转调中的意外进行
第五部分:等音转调
(一)等音转调、经过减七和弦的转调
(二)经过属七和弦的等音转调
第六部分:调性布局与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
(一)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
(二)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
复调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复调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三声部以内的严格写作的复调写作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三声部对位写作的范围内,掌握三声部以内的对位写作技术:
1.准确分析复调作品的调式调性。
2.熟练运用各种严格对位技术进行写作。
3.对以下对位技术要求会写作、会分析、会用图示准确标记。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对位技术(福克斯体系写作练习)
掌握从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一对切分节奏、一对混合节奏等在固定调上写作对位旋律的基本技术,并掌握经过音、辅助音以及延留音等和弦外音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术。
第二部分:二声部对比复调(单对位)
掌握严格写作的二声部对比复调写作的基本技术,包括调性原则、节奏关系、和弦外音的应用、旋律线条的起伏等。
第三部分:二声部对比复调(复对位)
(一)对复对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常见的几种复对位技术
1.八度二重对位
2.十二度二重对位
3.十度二重对位
4.横向可动对位
5.纵横可动对位
6.倒影对位
7.逆行对位
第四部分:二声部模仿
(一)模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二)几种常见的模仿对位技术
1.局部模仿(包括完全模仿和守调模仿)
2.卡农式模仿(从同度到十度之内的各种音程关系的模仿)
3.变化模仿
①扩大模仿 ②缩小模仿 ③倒影模仿 ④扩大倒影模仿 ⑤缩小倒影模仿⑥ 逆行卡农式模仿 ⑦回文卡农式模仿等
第五部分:二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结合
(一)二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结合的基本概念
(二)几种常见的二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结合的类型
1.无终卡农(包括两段式无终卡农和多段时无终卡农)
2.卡农式模进
第六部分: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单对位)
主要掌握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各种和弦外音的组合以及连续运用技术,调性确立技术。
第七部分: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复对位)
(一)三声部对比复调复对位写作的基本概念
(二)常见几种三声部对比复调复对位写作的技术类型
1.八度三重对位
2.三声部倒影对位
3.附加平行三度的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
第八部分:三声部模仿复调写作
(一)三声部模仿的基本概念
(二)几种常见的三声部模仿的写作类型
1.三声部局部模仿
2.三声部卡农式模仿
第九部分:三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相结合的复调写作
(一)三声部模仿与复对位原则相结合的基本概念
(二)几种常用的三声部模仿与复对位原则相结合的技术类型
1.三声部无终卡农
2.三声部卡农式模进
3.转位卡农
4.附加自由声部的卡农
研究方向:戏剧史论研究
考试科目:741 戏剧史论
831 命题写作
《戏剧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戏剧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的基本概念
2.了解掌握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戏剧本体论
(一)戏剧的发生和起源
(二)戏剧的本质和特征
(三)戏剧的文化意义
(四)戏剧艺术的分类
(五)戏剧性
(六)悲剧、喜剧、正剧
第二部分:戏剧文学
(一)剧本
(二)剧作家
(三)情节
(四)结构
(五)人物
(六)情境
(七)语言
第三部分:戏剧舞台艺术
(一)演员与表演艺术
表演
演员
角色
表现派
体验派
戏曲程式
(二)导演与导演艺术
导演
导演构思与导演计划
舞台调度
演出节奏与戏剧风格
(三)舞台美术
舞台样式
舞台布景
舞台美术
灯光
音响
人物造型:化装 服装
第四部分:戏剧与社会
(一)剧场与观众
(二)戏剧欣赏与批评
(三)戏剧与教育
第五部分:中国戏剧历史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古代戏曲艺术历史: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戏曲艺术的成熟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二十世纪以来主要地方剧种及其成就
新时期戏曲的现代化探索
中国话剧的萌芽——早期话剧(文明新戏):话剧在中国出现
早期话剧的迅速发展
早期话剧的鼎盛与衰落
中国话剧的形成:“五四”戏剧论争与外国剧作的翻译介绍
戏剧文学创作的活跃
中国话剧的成熟:“左翼”戏剧运动
中国话剧的繁荣:国统区戏剧
解放区根据地的话剧
新时期的话剧:话剧艺术青春的恢复与理性精神的重振
戏剧的危机与戏剧革新的探索
低谷中的发展与变化
戏剧小品、小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
第六部分:外国戏剧历史
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成熟与繁荣
古希腊名剧名家
古罗马戏剧
中世纪戏剧:宗教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意大利“假面喜剧”和歌剧
“大学才子”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就及影响
西班牙民族戏剧
十七世纪的法国戏剧:芭蕾舞剧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十八世纪启蒙戏剧:启蒙主义戏剧的优秀作品
十九世纪戏剧:浪漫主义戏剧
自然主义戏剧
批判现实主义戏剧
二十世纪初期欧美现实主义戏剧:二十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戏剧的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代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
表现主义戏剧
存在主义戏剧
荒诞派戏剧
残酷戏剧
质朴戏剧
环境戏剧
先锋派戏剧
《命题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通过命题写作的方式,全面考察考生的艺术感觉、艺术表现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艺术类文体的创作基本规则和技巧。具有自觉、独特的创作意识和能力。作品表现出深厚的生活体验、丰富的艺术感觉和突出的表现能力。
三、考试内容
根据命题写作。
研究方向:设计史论研究
考试科目:771 中外设计史
851 设计理论
《中外设计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设计历史的基础知识及一般规律的系统掌握和了解。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世界现代设计历史发展规律、特征及基本内容。
2.综合运用中外设计史基本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设计史
1.现代设计的发展
2.现代设计教育
3.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4.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5.“新艺术运动”
6.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苏格兰的的“新艺术”运动
7.奥在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8.“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9.“装饰艺术”运动概况和特点
10.法国、英国、美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
11.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
12.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13.包豪斯产生及发展状况
14.包豪斯的主张和基本宗旨
15.包豪斯的贡献
16.美国的工业设计
17.设计上“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
18.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
19.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20.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21.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22.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23.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24.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25.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26.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27.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28.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
29.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30.荷兰的现代设计发展情况
31.西班牙现代设计
32.瑞士的现代设计
33.美国的现代设计
34.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衰退
35.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
36.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第二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史
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彩陶工艺、黑陶工艺)
2.商周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制作、造型、装饰、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青铜工艺、漆器工艺、织绣工艺及其他)
4.秦汉的工艺美术(铜器工艺、织绣工艺、漆器工艺、画像石和画像砖)
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织绵、金工和漆器工艺、莲花和忍冬)
6.隋唐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属工艺)
7.宋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工、漆器及其他)
8.元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
9.明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
家具工艺)
10.清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其他工艺)
《设计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及一般规律的系统掌握和了解。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设计理论基础知识、特征及基本内容。
2.综合考查运用设计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1.设计的基本涵义
2.设计的领域和分类
3.设计的组成因素
4.作为边缘学科的设计学的理解
5.设计的目的
6.设计的美学体系
7.设计的文化特征
8.设计的原则
9.设计的方法
10.设计的程序
11.设计的商品化特征
12.设计的实现手段
13.设计的组织与设计管理
14.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5.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与方法
16.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
17.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18.中国商周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19.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0.中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1.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2.中国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3.中国宋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4.中国元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5.中国明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6.中国清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27.中国历代典型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分析
28.设计萌芽时期的典型特征
29.手工业时期的设计
30.早期工业时期的设计
31.成熟工业时期的设计
32.后工业时期的设计
33.当代设计
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导演艺术
考试科目:641 戏剧基础理论
832 戏剧创作基础
《戏剧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戏剧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运用
二、考试基本要术
1.准确把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艺术特征
2.基本掌握戏剧基础理论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
三、考试内容
(一)戏剧艺术:
1.基本概念:戏剧、戏曲、舞台、剧场等
2.戏剧的发生和起源
3.戏剧的本质和特征
4.戏剧的文化意义
(二)戏剧艺术的分类
1.戏剧分类的意义与方法
2.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
3.剧情构成与题材选择造成的不同样式
(三)戏剧性
1.戏剧与戏剧性
2.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3.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四)悲剧、喜剧、正剧
1.三大戏剧体裁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
2.悲剧与喜剧的基本特征
3.悲喜剧与正剧的基本特征
(五)剧本与戏剧文学
1.戏剧里的文学世界
2.戏剧的情节与结构
3.戏剧的人物和语言
(六)演员与表演艺术
(七)导演与导演艺术
(八)舞台美术
(九)剧场与观众
(十)戏剧的欣赏与批评
(十一)戏剧的风格与流派
(十二)世界戏剧:从古典到现代
(十三)中国戏剧:从古典到现代
(十四)戏剧与影视
(十五)戏剧与教育
《戏剧创作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戏剧创作理论及实践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运用
二、考试基本要术
1.准确把握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理论
2.准确把握戏剧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及创作的相关问题
3.系统了解戏剧创作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实践的关系
4.熟练掌握戏剧创作基础理论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三、考试内容
(一)戏剧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概念
(二)戏剧艺术的基本创作类型
(三)戏剧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
(四)戏剧创作的艺术特点
(五)戏剧创作者的艺术思维
(六)戏剧的剧本创作
(七)戏剧的导演创作
(八)戏剧的表演创作
(九)戏剧艺术各创作元素间的关系
(十)戏剧创作的风格化特点
(十一)戏剧创作与观演关系
(十二)中国戏剧的创作特点及现状
(十三)国外戏剧的创作特点及现状
(十四)中外戏剧创作比较
(十五)戏剧艺术与相关艺术门类在创作上的关联与互动
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与实践
考试科目: 662 美术概论
824 美术教育基础
《美术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察考生对美术基本理论的原理、概念、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美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2.基本掌握美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分析论证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本质论
(一)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情感说 ·表现说 ·无意识说
·理念说 ·摹仿说
·“有意味的形式”说 ·情感符号说
·马克思主义的美术本质说
(二)美术的社会本质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
·美术与道德的关系
·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三)美术的认识本质
·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美术的视觉形象性
·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再现 ·表现 ·艺术典型
(四)美术的审美本质
·艺术美 ·现实美 ·形式美 ·审美关系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术是美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五)美术的历史本质
·美术与时代精神
第二章 创作论
(一)创作主体——美术家
·美术的本质 ·创作个性
·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术家的创造意识和创作个性
·美术家的艺术天赋和专业技能
(二)创作活动
·美术创作 ·创作方法 ·表现技巧 ·形象思维
·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的三个环节
·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活动的唯一思维方式
·美术史上较有影响的创作方法
(三)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题材 ·素材 ·主题 ·意境 ·风格
·美术作品的内容及其作用
·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作用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及其体现
·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三章 接受论
(一)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美术接受
·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的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二)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美术批评 ·美术传播
·美术批评的作用
三、美术的审美教育
·美术的社会功能
·美术的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发生论
·游戏说 ·巫术说 ·劳动说
·美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
第五章 发展论
一、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美术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他律性)
·政治、道德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
·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二、中国美术的形态流变
·形与神 ·似与真
·雅与俗 ·意与境 ·笔与墨
三、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再现与表现 ·具象与抽象 ·理性与非理性
·摹仿论 ·表现论
第六章 门类论
·美术的基本特征
·绘画 ·绘画的美学特征
·书法 ·篆刻 ·书法艺术的本质
·雕塑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美术与文学的联系
·美术与摄影艺术的联系
《美术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美术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美术教育实践应用的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掌握美术教育与教学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美术教育与教学的相关实践原理与相关知识。
3.能够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美术教育与教学实践研究。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对美术教育的理解
(一) 美术教育的构成
(二) 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分类
(三)美术学科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部分:美术学科课程及课程标准
(一)美术课程的概念及类型
(二)美术课程内容及课程标准
(三)美术教材与美术课程资源
第三部分: 美术教学原理与教学方法
(一)美术与美术教学的特点
(二)美术教学原则
(三)美术教学设计
(四)美术教学方法
(五)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四部分: 美术教学评价
(一)评价的概念与观念
(二)美术教学评价的原则
(三)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
第五部分:美术作品鉴赏
(一)鉴赏美术作品的目的
(二)美术鉴赏的特征
(三)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四)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第六部分 :美术教育的演进
(一) 中国美术教育的演进
(二) 西方美术教育的演进
(三) 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四) 认识美术教育演进的规律
参考书目:
1.《美术学科教育学》常锐伦,唐斌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美术教育学新编》尹少淳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研究方向:声乐演唱艺术
考试科目:621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
812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举要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沦陷区”的音乐
2.“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 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考试大纲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准确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以及作品分析类型的变化。
3.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分析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要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4.较简单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分析古典、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断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终止式、和弦外音等内容,并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织体类型,准确判断调内自然和弦、离调和弦以及转调中的共同和弦。
3.熟练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终止式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4.准确分析旋律及其它声部中的和弦外音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调式调性
(一)不带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二)带有近关系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第二部分:和弦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五)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阻碍进行、属功能和弦连锁进行
2.离调模进进行
(六)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构成的离调模进
第三部分:终止式类型
(一)半终止
1.正格半终止
2.变格半终止
(二)全终止
1.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2.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三)阻碍终止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第四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考研 艺术研究院 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考试大纲,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