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 院校资讯 > 考研大纲 >

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考研 现音 考试大纲

网络 264 2024-12-31 08:43:05

考研大纲包含了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形式、要求、范围、试卷结构等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2025考研的学子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考研 现音 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祝考研成功!

2025年现代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音乐史论研究

考试科目:721音乐学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三选二)

821 和声与作品分析

音乐学基础大纲考试

中国传统音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了解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基本类型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一)什么是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及其因素

(四)传统音乐的分类

(五)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特征

(六)传统音乐文化特征

第二部分:民歌与歌舞

一、民歌

(一)民歌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二)民歌沿革

(三)民歌与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的关系

(四)民歌的体裁类别及其特征

(五)汉族民歌

号子(概念与功用、分类与艺术特征)

山歌(概念与功用、分类与艺术特征)

小调(概念与功用、分类与艺术特征)

(六)少数民族民歌

哈萨克族民歌

维吾尔族民歌

朝鲜族民歌

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二、歌舞

(七)民间歌舞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八)民间歌舞的历史沿革

(九)民间歌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十)民间歌舞的特点

(十一)民间歌舞的主要结构形式

(十二)歌、舞、乐三者关系;舞对乐、歌的影响

(十三)民间歌舞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民间歌舞和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的关系

十四南、北少数民族歌舞的不同的特征

(十)歌种

云南花灯

祁太秧歌

江西采茶

安徽花鼓灯凤阳花鼓(或双跳鼓)

陕北大秧歌(或东北大秧歌

西北二人台

第三部分:器乐

(一)什么是器乐

(二)什么是乐种

(三)历史沿革

(四)乐器分类与器乐分类

(五)独奏器乐

1.吹奏器乐

笛子

管子

唢呐

2. 擦弦(拉弦、弓弦)器乐

二胡

中胡

板胡等

3.弹弦乐类

古琴

琵琶

古筝

月琴

柳琴

扬琴等

(六)合奏器乐

弦索乐类(弦索十三套等)

丝竹乐类(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

鼓吹乐类(鲁西南鼓吹等)

吹打乐类苏南吹打

锣鼓乐类

第四部分:曲艺音乐

(一)什么是曲艺?什么是曲艺音乐

(二)曲艺音乐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民歌、戏曲音乐的区关系

(三)曲艺音乐的发展脉络

(四)曲艺音乐的结构形式

(五)曲种的分类

(六)北方主要曲种

京韵大鼓

单弦牌子曲

山东琴书

河南坠子等

(七)南方主要曲种

评弹

四川清音等

第五部分:戏曲音乐

(一)概念和界说

(二)艺术特征

(三)音乐功能

(四)唱腔的表现功能和类别

(五)器乐的表现功能和类别

(六)音乐体制――板腔体与曲牌体 

(七)声腔与剧种

(八)昆腔与昆曲

(九)高腔与剧种

川剧

婺剧

湘剧

赣剧等

(十)梆子腔与剧种

秦腔

河南梆子

河北梆子

山东梆子等

(十一)皮簧腔与剧种

京剧

桂剧

汉剧

(十二)其它剧种

越剧

评剧

黄梅戏

花鼓戏

花灯戏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古歌与古乐舞

古乐器

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市民音乐

词调音乐

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音乐论著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和声作品分析考试大纲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分析古典、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断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终止式、和弦外音等内容,并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织体类型,准确判断调内自然和弦、离调和弦以及转调中的共同和弦。

3.熟练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终止式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4.准确分析旋律及其它声部中的和弦外音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调式调性

(一)不带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二)带有近关系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第二部分:和弦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五)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阻碍进行、属功能和弦连锁进行

2.离调模进进行

(六)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构成的离调模进

第三部分:终止式类型

(一)半终止

1.正格半终止

2.变格半终止

(二)全终止

1.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2.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三)阻碍终止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第四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准确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以及作品分析类型的变化。

3.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分析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要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4.较简单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全日制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键盘乐器演奏

现代器乐演奏

考试科目:621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

812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

国音乐史和西音乐史二选一)》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举要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 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考试大纲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准确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以及作品分析类型的变化。

3.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分析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要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4.较简单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分析古典、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断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终止式、和弦外音等内容,并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织体类型,准确判断调内自然和弦、离调和弦以及转调中的共同和弦。

3.熟练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终止式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4.准确分析旋律及其它声部中的和弦外音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调式调性

(一)不带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二)带有近关系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第二部分:和弦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五)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阻碍进行、属功能和弦连锁进行

2.离调模进进行

(六)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构成的离调模进

第三部分:终止式类型

(一)半终止

1.正格半终止

2.变格半终止

(二)全终止

1.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2.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三)阻碍终止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第四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研究方向:音乐剧表演

考试科目:621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

842音乐剧表演基础理论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举要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 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音乐剧表演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大纲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剧表演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较准确理解把握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熟悉音乐剧表演中音乐、戏剧、舞蹈表演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

3.熟练运用音乐、戏剧、舞蹈表演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总论

1.什么是音乐剧表演

2.音乐剧表演的演变和发展

3.音乐剧表演的丰富内涵及其因素

4.音乐、戏剧、舞蹈表演在音乐剧中的地位及作用

5.音乐剧的文化特征

6.音乐剧演员的素质

7.音乐剧风格概述

戏剧表演

1.戏剧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

2.风格和类别

3.演员的内外部技术

⑴ 表演技术诸元素

⑵ 语言动作与表现手段

4.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⑴ 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⑵ 体验与体现的关系

5.行动

(1) 行动的三要素

(2) 行动与规定情境

(3) 形体性动作与言语动作

(4) 行动中的交流与适应

6.心理动作与形体动作

⑴ 角色的心理动作

⑵ 角色的形体动作

⑶ 心理动作与形体动作的统一

声乐表演

1.概述

2.风格

3.抒情

4.叙事

5.演唱的戏剧性呈现

6.音乐剧表演的声乐准备

⑴ 曲谱分析

⑵ 唱腔审美

动作设计

舞蹈表演

1.概述

2.方法和风格

3.抒情

4.叙事

5.舞蹈的戏剧性呈现

6.音乐剧表演的舞蹈准备

⑴ 百老汇音乐剧标志性舞步

⑵ 舞步基础分析

⑶ 戏剧性表达与形体审美

角色创造

1.剧本分析

⑴ 概述

⑵ 规定情境

⑶ 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

⑷ 最高任务与贯穿动作

⑸ 剧本的歌舞线索

2.角色分析

⑴ 角色的内部特征

⑵ 角色的外部性格特征

⑶ 人物关系及其地位作用

3.角色构思

⑴ 生活体验

⑵ 演员的作用与局限

⑶ 寻找思想情感与动作线

4.角色体现

⑴ 表演整合的原则

⑵ 表演整合的方法

⑶ 剧与乐的整合

⑷ 剧与舞的整合

⑸ 歌舞场面的整合

⑹ 全方位整合:完美的塑造人物形象

研究方向:音乐剧作曲

考试科目:621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

844电声乐队配器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举要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 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电声乐队配器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电声乐队配器总谱写作技术的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电声乐队的总谱写作知识和记谱方法。

2.了解并掌握电声乐队中各乐器的性能及其表现。

3.逻辑性的运用配器手段诠释乐曲的结构和发展。

4.总谱写作规范清晰;要明确标出乐器名称。

5.掌握电声乐队的和声设计和标记方法。

三、考试内容

1.给列出的歌曲或乐曲的主旋律片段设计和声并标记。

2.把列出的歌曲或乐曲的主旋律片段编配为一般电声乐队编制的总谱。

(电声乐队编制参考:电吉他1;电贝司1;电子合成器2;爵士鼓1;根据考试的要求也可加入其他乐器)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考试科目:622音乐教育基础理论

812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

《音乐教育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运用理论原理对教学案例综合分析能力音乐文化活动组织能力

二、考试要求

1.?深入理解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及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2.?准确把握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及其主要问题。

3.?熟练运用音乐教育课程理论与教学方法。

4.?熟知中外音乐教育体系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熟练运用音乐教育理论知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学校美育工作。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音乐教育哲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学校

2.学生

3.教师

4.教材

5.课程

6.学制

7.学科

8.音乐学

9.教育学

10.义务教育

二、音乐教育学

1.基本概念

2.研究对象

3.研究范畴

4.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音乐教育史

中国音乐教育史

古代音乐教育

近现代音乐教育

当代音乐教育

外国音乐教育史

欧洲古代音乐教育

2.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

3. 近现代音乐教育

三、外国主要音乐教育体系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3.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4.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5.卡巴列夫斯基与前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

6.铃木教学法

对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借鉴与思考

1.立足于本民族和音乐的母语,同时促进国际性、洲际性和世界性

2.音乐语言和风格的亲和性

3.即兴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4.声乐与器乐的统一

5.走向教育和走向音乐的统一

第四部分?音乐教育心理学基础

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

1.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

2.音乐学习心理

二、 音乐听觉感知及其发展

1.关于音高、音区、音程的感知及发展

2.关于节奏、节拍和速度的感知及其发展

3.关于音量和音色的感知及其发展

4.关于旋律、调性和曲式的感知及其发展

5.关于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知

三、 音乐能力的培养

1.音乐欣赏能力

2.音乐表演能力

3.音乐创作能力

四、 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1.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2.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3.音乐教师的赏能力

4.音乐教师的审美经验

5.音乐教师的反思、评价能力

第五部分?音乐教育课程

一、音乐教学基本原则

二、音乐课程标准

三、音乐课程教材

四、音乐课堂教学

1.音乐教学目标

2.音乐教学设计

五、课外音乐活动

六、音乐教学评价

七、音乐教学方法

1.歌唱教学

2.器乐教学

3.律动教学

4.欣赏教学

5.创作教学

6.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六部分 音乐教育管理与评价

一、音乐教育管理

二、音乐教师

三、音乐教学设备

四、音乐教育评估

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考试大纲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准确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以及作品分析类型的变化。

3.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分析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要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4.较简单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分析古典、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断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终止式、和弦外音等内容,并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织体类型,准确判断调内自然和弦、离调和弦以及转调中的共同和弦。

3.熟练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终止式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4.准确分析旋律及其它声部中的和弦外音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调式调性

(一)不带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二)带有近关系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第二部分:和弦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五)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阻碍进行、属功能和弦连锁进行

2.离调模进进行

(六)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构成的离调模进

第三部分:终止式类型

(一)半终止

1.正格半终止

2.变格半终止

(二)全终止

1.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2.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三)阻碍终止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第四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考试科目:621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

812 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二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2.古歌与古乐舞

3.古乐器

4.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2.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乐府

2.鼓吹

3.相和歌

4.清商乐

5.百戏中的乐舞

6.音乐美学思想

7.音乐文化的交流

8.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9.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燕乐的发展

2.民间俗乐的发展

3.音乐理论成就

4.记谱法

5.音乐机构

6.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市民音乐

2.词调音乐

3.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5.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7.音乐论著举要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戴嘉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 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考试大纲

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准确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分析类型的特点以及作品分析类型的变化。

3.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分析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要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作品分析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作品分析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作品分析的分析

1.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二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三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作品分析的分析

1.复三部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变奏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3.回旋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4.较简单奏鸣作品分析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判断作品分析结构类型,画出作品分析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阐述作品作品分析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和声与作品分析(二选一)考试大纲

和声部分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分析古典、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断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终止式、和弦外音等内容,并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织体类型,准确判断调内自然和弦、离调和弦以及转调中的共同和弦。

3.熟练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终止式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4.准确分析旋律及其它声部中的和弦外音类型,并用文字标记说明。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调式调性

(一)不带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二)带有近关系转调的调式调性分析

第二部分:和弦

(一)三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五)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阻碍进行、属功能和弦连锁进行

2.离调模进进行

(六)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构成的离调模进

第三部分:终止式类型

(一)半终止

1.正格半终止

2.变格半终止

(二)全终止

1.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2.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三)阻碍终止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第四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考研 现音 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考试大纲,现音考研大纲的信息,尽在“考研大纲”栏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附件: 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考研 现音 考试大纲.docx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m.nutnow-lb.com/dagang/177816.html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