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考试要求:《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 着重考察考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程度,要求考生在 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 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 1.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均衡价格理论,并能运用均衡价格理 论解释和预测价格变动的方向;掌握均衡价格理论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掌握需 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和分类;掌握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蛛网理论等内容。
2.消费者选择
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的含义和性质;熟练掌握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并能够能用图形说明和 分析收入或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能够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商品价格变化 对其需求数量的影响。
3.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了解厂商的性质、目标、生产函数及成本的有关概念,了解生产的长期和短期的含义; 掌握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生产扩展线的性质与特点;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 报酬、规模经济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产量曲线和成本曲线的推导方法;熟练掌握一种可 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生产要素投入最佳组合的条件。
4.完全竞争市场
了解市场结构的类型及其划分标准;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厂商面 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熟练掌握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5.不完全竞争市场
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掌握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所面临的
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特征;掌握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掌握 垄断市场结构中总收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价格歧视的含义、分 类及实施条件;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经济运行效率。
6.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掌握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等 概念;掌握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原则;掌握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原因;熟练掌握 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收入的决定。
7.一般均衡与效率
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关系、一般均衡理论;掌握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8.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掌握市场失灵的概念、表现、原因及其治理政策;掌握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学》部分
1.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掌握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掌握国民收 入核算中各总量指标及相互关系。
2.产品市场的均衡
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掌握投资的决定因素、投资函数的形式;掌握两部门、三部门 与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掌握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3.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掌握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市场的均衡;掌握 IS 曲线、LM 曲线的含义、 特征、移动及其推导过程;熟练运用LS—LM 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决定。
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掌握总需求的含义;掌握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及其含义;掌握总需求曲 线的形成以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掌握影响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 因素;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所建立的宏观经济均衡。
5.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掌握失业的定义、类型、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与度量 指标;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熟练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 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掌握经济增长概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的衡量,了解经典的经济 增长模型。
7.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汇率制度的含义;掌握汇率的含义及其决定;掌握净出口函数 和资本净流出函数;掌握 IS—LM—BP 模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具体的调节方法; 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 模型 ”分析方法和政策的应用条件。
四、主要参考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第 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